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1 10:3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 选择题

48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

1、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现进行农村改革试点的是

A.安徽江苏 B .安徽四川 C.四川江西

D

.安徽浙江

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3、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形势的影响

B

、服装产业的发展

C、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D

、纺织业的发展

4、“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 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 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5、(20 世纪 30 年代 ) 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

不是很景气。 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 26 家,小型西菜馆更多 ,, 形成了

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1

-

A.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

B.对外开放较早

C.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

D.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B D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7、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①三跪九叩

②长拜作揖 ③鞠躬 B

.②③④

C

④握手

A.①②

.③④ D .①③④

8、1876 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 而( 乘

客中 ) 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 ,,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

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C.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9、“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

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 ,, 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

斯火速 ,, ”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

A.电讯业发展迅速

B.信息传播的准确 D.传达信息快

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

10、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 1654 年第 12 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 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

2

---

-

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A.商业广告价值

B.娱乐教化价值 D.信息速递功能

C.政府喉舌功能

11、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是

A.到邮电局发送电报

B D

.在家里看电视节目 .到影院里观看电影

C.在家拨打有线电话

1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 ,, 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 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

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 ,, ”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多元化 B .数字化

C .网络化 D .日常化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52 分 )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题 16 分, 14 题 18 分, 15 题 18 分,共 52 分)

13、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 年 5 月 27 日《人民日报》标题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10546 斤》; 1958 年 8

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

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

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 1978 年的 3. 04 亿吨增加到 1984 年的 4.07 亿

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 年产量 5.02 亿公斤, 1981 年产量 6.70 亿公斤, 1982 年产量 7.15 亿公斤。

材料三

1973 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

20%,亩产可达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