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18:3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学生思考)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掌握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代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10拃。 生2:10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

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2.教学例2(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学生可能回答:还有数字。

师: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