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1:2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由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和材料更新速度极快。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环境、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清洁生产等内容。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开设的必修课或非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保护公共课。理论教学的时数为50学时。有条件学校还可组织部分电化教学,让学生观看相关内容的录象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了环境、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说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以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反映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概念,使学生体会和掌握人类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另外,学生还应掌握如何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按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以及清洁生产五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理解环境概念及其分类。了解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理解全球性八大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影响。掌握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音及其他污染的产生、类型及危害。了解各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环境管理的含义、内容、基本特征、手段、主要方法和基本职能。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特点与基本内容,掌握环保法制定的基本内容和我国环保法的基本制度。了解环境标准的分类、作用及标准制定的原则。了解环境规划的分类、任务。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主要污染物的防治方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质,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等。

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目的和步骤,了解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通过清洁生产实例能初步掌握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