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1: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

(1999年3月制定,2005年8月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写作和装订,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标准化,特制订本规范,其各项要求适用于答辩前后的论文,各位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时务必认真阅读,严格执行。

1 论文组成

一般地,一篇完整的论文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论文摘要、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几个部分组成。

2 论文外观

论文装订一律采用A4开本(297×210 mm),其中,上边距25 mm,下边距25 mm,左边距32 mm,右边距25 mm,页脚15 mm,奇偶页页边距对称。定稿后,用优质A4纸双面复印(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装订整齐、美观。

论文正文之前(含目录和摘要)按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顺序编排阿拉伯数字(1、2、3…)页码,装订好后,页码无漏编、重编、倒编等错误。论文正式输出前应认真仔细校对,特别要严格检查错别字、漏字、段落错乱、标题混乱等问题。论文装订好后,文中不应出现手工涂改的痕迹,整篇论文的错别字、漏字应控制在10次以下。

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字体,左侧为“华中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右侧为论文名称。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通篇论文的同级标题和正文应采用统一的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和字号。一般地,论文标题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且都采用左对齐排版;标题以外的段落,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应同时标注中英文对照标题,中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英文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图表内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号宋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行间距22磅。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应采用统一的编号体系,一般按“1”、“1.1”、“1.1.1”体系进行标题编号,不能将“一、”、“1、”、“1.1”、“(1)”等混编在一起。

注意孤行控制,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落在下一页,一段文字的启始一行不放在前一页。

所有的表图,包括表题、图题和脚注等,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

3 封面与扉页

封面应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以下内容: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研究方向、论文完成时间、获得学位时间等内容。论文题目应高度概括和准确反映论文内容,力求简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式样见附件,由校研究生处印制标样,各研究生自己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封面按本指南附件规定的式样自行印制和装订,答辩后,再由校研究生处统一印制封面进行包装。

扉页应包括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英文)、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指导小组老师姓名、专业、研究方向、获得学位名称、获得学位时间等内容。扉页样式见附件。

4 目录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是论文的导读图。因此,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完全一致,应清楚无误地逐一标注该行标题在正文中的页码。文章的各项内容(各级标题),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5 摘要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是论文目录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排列顺序为: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摘要是文章的缩影,要求简明确切、不加注释或评论地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符号、略语或缩写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科规范,不得随意独撰。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基本一致,英文稿要语法正确、拼写无误、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关键词是摘要的一部分,一般由3-8个相对独立的反映论文主体内容和涉及范围的词或词组组成,是论文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之后,英文关键词在英文摘要之后,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分别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为增加检索的信息量,关键词应避免与标题相重复。

6 缩略语表

如有必要,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一般应有一缩略语表,列出文中涉及的各种缩写、略写等用语的确切含义。

7 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节,视涉及到的内容,每节还可分成若干小节,用小标题分开。当研究工作包括相互联系不大的多项内容时,论文的写作可以分成几章,写作时每一章都应包括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几个部分,这几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在论文的正文结束后统一编

排。学位论文应是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产物,应具有良好的系统性,一般情况下,不应分章写作。

7.1 前言

前言应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等基本内容。

研究问题的由来应明确地提出论文研究所针对的科学、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问题,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

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是作者对相关文献阅读、消化后的综合、提炼与升华,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进展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因此,文献综述在叙述前人工作的同时,应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应将文献综述写成前人工作的堆砌,也不应象教科书一样写成知识性介绍。

研究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和综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学术思想,提出科学假设和假说,提出论文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目的。

7.2 材料与方法

研究所用的材料应详尽地列出,如生物材料及拉丁文学名、品种名称、菌株名称,实验材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特征特性,由实验材料所得到的各种衍生材料、实验群体、世代、数量等,并须清楚地说明各种材料的来源。

实验方法的描述也应详尽,以能将实验材料与实验结果贯通为准,且他人能按所述的方法能进行重复实验。对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加以描述,而不必花大量篇幅去交待细节。但对于改进和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则需要作详细的交待,说明所用的是他人的方法,还是自己发明的方法,还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及改进的部分等。实验方法还应包括实验设计、田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试验时间、地点、数据采集(考种)、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计算机程序等。

7.3 结果与分析

详尽陈述课题研究结果,在写作时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做到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避免重复叙述实验方法,也不要作过多的讨论。

7.4 讨论

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讨论应在对结果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归纳研究的主要结果,说明论文的主要结论,指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的进步所在和所解决的科学问题,阐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价值、前景等。讨论中还应指出本研究及其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的不足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思路和建议等。讨论应注意与前文的研究目的相呼应,要言之有据,避免重复叙述实验结果。鼓励在学位论文中,以一定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