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晋江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历史试题(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2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0.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B.航天技术的进步 C.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第II卷 (非选择题 40分)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二是要求开放政治、实行民主。采取“兵谏”的方式,扣留蒋介石本身就是一种极端民主的表现,是民主向独裁的挑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激发了全国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准备了条件。

图7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破

——摘编自刘培平《论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历史人物。(2分)

(2)你是否同意刘培平对西安事变及其结果的评价?结合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标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

6 2019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历史试题

——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二

【注】“春”的含义: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新的春天”含义:1949--1956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图8 材料三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摘编自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招商局”成立的相关历史事件。(1分)并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新生”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三中“招商局是极具标本价值”的内涵。(4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俄国民众终于平息了国内叛乱和击退外国武装入侵,结束了战争→革命→战争的轮回之后,却发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于面包都是极度缺乏,农民对工业品、工人和市民对面包都有急切的需求,但却不是买不到就是买不起。

——摘编自郭春生《“耐普曼”的内涵及其在苏维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表3 俄国私人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比率变化表 1920年 1922年

7 2019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历史试题

缝纫工业 3% 70% 制鞋工业 4.8% 70% 食品工业 2.2% 34% 皮革工业 3.5% 27% 制材工业 0% 26%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与作用》

材料三 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消除恐惧吧!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摘编自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俄国“生活必需品甚至面包都极度缺乏”状况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俄国私人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政府为“防止企业生产过剩”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应对危机上采用的共同经济手段。(4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带着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日本人回国之后,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从今之后,日本文物深具大陆色彩。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都城。(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8 2019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二)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