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直供结合热泵代替锅炉供暖实现节能环保应用案例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5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热直供结合热泵代替锅炉供暖实现节能环保的应用案例研究

摘要:我公司通过对地热直供结合热泵供暖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于2010年-2012年实施了渤海石油滨海新村与东沽石油新村(供暖面积102万平米)供暖系统节能技术应用改造。通过采暖期的实际运行,地热直供结合热泵技术实现了完全替代锅炉供暖,且供暖效果良好,节能减排显著。彻底解决了以锅炉为主热源的供暖模式的高排放、高污染、高成本的供暖问题,并极大改善了矿区居民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地热直供水源热泵梯级利用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h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加剧了矿物能源的消耗和枯竭,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人们正以极大的努力去寻找能源的出路。出路无非两个,一是开发新能源;二是节约能量消耗。直到目前为止,节能技术一方面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从量的方面着手,减少各种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从质的方面着手研究,利用地位能源(空气、土地、水、太阳能、工业废热等)代替一部分高位能源(煤、石油、电能等),以达到节约高位能的目的。为此,利用低位能量的热泵技术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并在目前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热泵技术是科学使用能源和科学配置能源的典型有效技术,它为解决暖通空调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实现暖通空调事业可持续发展指

明了有效途径。 2改造前的供暖模式

滨海新村与东沽石油新村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新村内现有建筑供暖面积约102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供暖面积27万平方米,民用建筑供暖面积75万平方米。在供暖初末期采用以70℃的地热水直接供暖的方式,在供暖深冷期采用以燃油锅炉为主热源的供暖模式,原有供暖系统存在以下弊端: 2.1现有燃油锅炉主要燃料为渣油。

由于其油粒直径相对于轻柴油、煤油和其它燃料油的油粒要大很多,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烟尘中带有大量的硫化物(sox)、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有害气体,因而烟尘排放浓度不达标,这与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的大方向极不相符。

2.2供暖设备老化、效率低,且供暖成本逐年增加。

现有燃油锅炉使用达十五年,设备老化,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渣油价格逐年上涨,导致今后每年供暖亏损逐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 2.3地热尾水还有利用潜力

采用70℃的地热水直接供暖后,其直供后地热尾水排放温度为42℃左右,这部分地热尾水的排放也存在着热量的浪费。依靠现有工艺和设备无法对其进行利用,还存在较大的利用潜力。 3 地热直供结合热泵技术代替锅炉供暖技术应用 3.1项目改造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我们考虑了建筑所在的区域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且我们又拥有30年的地热资源利用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在国内对热泵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最终确定了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项目改造方案主要为以下4项工作: 3.1.1新打地热井

在滨海新村及东沽石油新村原有5口地热井的基础上择址新打三采三灌馆陶组地热井,满足热泵水源水量需求。 3.1.2新建热水罐

在滨海新村及东沽石油新村各新建1000m3的地上式热水储罐,保障地热水源的储存及调配能力。 3.1.3新建7台热泵机组

在滨海新村新建三台热泵机组(单台功率8mw)及配套设施,在东沽石油新村新建四台热泵机组(单台功率10.5mw)及配套设施,解决102万平米用户的采暖需求。 3.1.4气源配套建设

进行供暖(天然气)气源配套建设,从矿区周边的天然气主管网进行燃气管网接入,并增加调压计量站,以满足热泵燃料的需要。 3.2改造后供暖流程

改造后供暖流程为:地热井供水(一次供水)→采暖热用户→地热一次尾水→热力站热泵系统→采暖供热管网→与地热井供水(一次供水)混合后对外供热。下图为本项目的简要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