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21: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按生产力标准划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1、旧石器时代 代表性遗存 时间 基本特征 【思考1】:《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 从事 和 ,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 。 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2、新石器时代

(1)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 ;(2)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大量使用 ;开始从事 ;饲养 ;修建 ;生活逐渐稳定。 (3)主要文化遗存 地域 早期(距今7000—5000年) 晚期(距今5000年) 【思考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发展⑴中上游地区:仰韶文化,黄河基本特征是: ,以 龙山文化,基本特征是: 流域 为主要栽培作物; 以 为代表器物 ⑵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是:共同特征是:出长江种植 ,并且掌握了 良渚文化 土精美下游 技术。 的 ,出现辽河上游较大规模的祭其他 - 有红山文坛和 化 (二)按生产关系标准划分可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时空线索总结】

的基本特点?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与部落联盟——阅读教材,简单阐释以下名词解释。 (1)三皇五帝

(2)禅让制

2、国家的产生——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建立者: (2)夏朝的社会 政治 思考:从陶寺遗址、牛家河遗址、良渚遗址分析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1)王位 (2)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3)机构: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4)夏朝除对 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 行 统治。 (5)主要遗存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 。 夏朝历法 文化 (3)夏朝的灭亡:时间: ;灭夏者: ;夏朝最后的王: 三、商和西周 角度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年,周族首领 率众灭商,周朝定都于 实行 与 政权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商部落首建立 领 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政⑴多次迁都; 治 统治⑵王权具有 色彩(占卜); 特点 ⑶国家管理结构是 经济 ⑴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① 是基本土地制度,②农业生产中主要 使用 等材质的工具, 农具极少; ⑵手工业: 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⑴文字:商朝形成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使用 ; ⑵青铜文化: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时空线索总结】 文化

重点突破(历史倾向)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基础知识梳理 角度 概念 分封制 即“封建亲戚”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的制度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 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与名分的制度。 (1)分封区域: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2)分封对象: 、 、前朝贵族; (3)受封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⑴实行 ; ?权利:政治:设置官吏、再次分封;经济:征派概况 ⑵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赋役;军事:建立武装 庶区分) ?义务:政治:服从政令、镇守疆土、定期朝觐; 经济:交纳贡赋;军事:随从作战 (4)主要诸侯国: 天下共主;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等级作用 序列;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结合下列图片,分析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 ⑴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⑵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 层层分封,权利义务统一;但诸侯国相对独立,易形成割据 (4)以宗法制为基础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等级森严 特点: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等级森严(4)家国一体(家族与政治)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瓜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使王天下,号以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浚水道)……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古者包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gǔ,鱼网),以佃以鱼……

—— 《周易》

材料三: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 《白虎通》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哪些历史传说?(5分)这些传说怎样反映了我国远古居民生活进步的史实?(5分)

历史传说:①有巢氏构木为巢(改善居住条件,实行巢居);②燧人氏钻木取火(吃上熟食);③伏羲氏结网捕鱼(增加食物来源,补充营养);④神农氏制作农具,教民耕种(开始从事农业,生活稳定下来);⑤鲧、禹治水(治理水患,兴利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