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常用显微镜的使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0:2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渗蜡的概念及方法: 让包埋剂透入整个组织的过程。 方法: 人工渗蜡

准备四个较小的铝盒(医用煮针头的盒子),用纸板隔成许多小格,分别倒入已融化的石蜡,铝盒上标明“透明剂/石蜡”,“石蜡I”,“石蜡II”和“石蜡III”字样。 自动脱水处理机渗蜡 (二)渗蜡操作: 系列石蜡:

过渡:(1/2石蜡/ 1/2正丁醇, 12h)

石蜡Ⅰ(6h)、石蜡Ⅱ(12h)和石蜡Ⅲ(24h)

先在“透明剂/石蜡”盒中每格加入一定量透明剂,以淹没材料为宜,小心将透明后的材料连同标签一起放入每格中,盖上盖子,在一定温度的温箱中放置过夜(12小时以上),然后依次入石蜡I、II和III,每步时间视材料大小和透明剂类型而定,一般可在蜡II过度(在蜡II以后打开盖子)。由于一些固定剂固定的材料在浸蜡过程中仍在收缩,所以,浸蜡应做到时间短而浸透充分。 (三)包埋的操作: 包埋用纸盒的准备。 (四)包埋注意事项:

(1)弄清要切取的表面,使其朝下,并呈垂直状态。

(2)防止气泡产生和材料与周围蜡块分离,这就要求掌握好包埋的温度及操作熟练而迅速。

(3)一般在包埋时,把盛有材料的“石蜡III”取出放在台面上,其正上方置一100W钨丝灯炮,距盆面约10cm,同时旁边点燃一酒精灯,用一烧热的镊子赶走倒入纸盒的石蜡中的气泡。

(五)蜡块的修整切割: 切块 固定 修块 五 作业

11

1 简述材料包埋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 渗蜡不充分的材料对切片会有什么影响? 3 包埋好的蜡块怎样进行修块?为什么?

第四部分 切片、贴片和烤片

一 实验原理

切片是把包埋好的材料用切片机切成所需要的厚度的切片带。贴片是用粘贴剂把切片平铺在载玻片上,以便于染色。 二 实验目的

掌握石蜡切片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石蜡切片机、毛笔、恒温水浴锅、粘贴剂、恒温箱; 包埋后的材料; 载玻片。 四 实验过程

(一)切片的准备工作 蜡块的进一步修整切割 (二)切片的一般步骤 1、蜡块的固着与修整 2、磨刀(自动磨刀) 3、装刀 以5-8o为宜

4、切片 旋转切片和滑走切片

5、检查切片:是否切得正,细胞变形情况,组织拉碎情况等。 (三)载玻片的处理: 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清洗

新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在酸酒精(95%的酒精中加几滴浓盐酸)中浸泡2天。旧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先入铬酸洗液1-2天,取出用洗涤精洗净,再用流水洗净,放于95%酒精中。 铬酸洗液配方:

75%g重铬酸钾+100ml浓硫酸

12

配制:75g重铬酸钾加少量dH2O溶化,再加1000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并注意冷却。 (四)郝伯特(Haupt)粘贴剂配制:

这是很好的一种粘贴剂,不仅可以粘贴蜡节,同时又可作粘附单细胞藻类或花粉用途,配方:

溶液甲:动物胶(明胶) lg 蒸馏水 100ml 甘油 15g 碳酸(结晶) 2g 溶液乙:甲醛 4ml 蒸馏水 100ml (五)粘片操作:

切片在烤片台上(也可用恒温水溶锅)放置, 40-45℃温度下几分钟,吸去多于的溶液,用解剖针将蜡带排列好,再将温度调至60℃,烤片2—3小时。五 作业

1 石蜡切片过程中,切片不能连成带状和蜡带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2 贴片过程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第五部分 脱蜡、染色、封固

一 实验原理

细胞和组织之间的不同结构之所以能被染成各种不同颜色,是由于染料对它们所起的物理或化学的综合作用。 物理作用:

渗透作用:染料渗透到多孔的组织中,与组织没有牢固的结合。

吸收作用:组织吸收染料中的色素粒子,与之牢固结合,组织着色与染液的颜色相同,

不一定与干燥染料的颜色相同,如品红在干燥状态时为绿色,而其溶液呈红色。组织在染色后也呈现红色,即使组织干燥后,其红颜色仍不变。

吸附作用:染液中分散的色素粒子进入被染物质的粒子间隙内,由于分子的引力作用,

色素粒子被吸附而染色。也由于各种蛋白质或胶体有不同的吸附面,因此可以吸附不同的离子。也就是说对离子的吸附有选择性,即有容易被某些物质吸附,有的则不容易被吸附。

化学作用:

生物细胞内含有酸性和碱性物质,分别可与染料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呼吸结合,这种反

13

应使组织细胞染上颜色。例如,细胞核含酸性物质,易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细胞质为伊红所染。但是嗜碱性和嗜酸性是相对的,若标本在碱性染料液内留置过久,细胞质也可着上碱性染料的颜色。

单独用一种学说解释所有的染色现象都是有困难的。染色的机制相当复杂,目前了解得不很清楚。目前比较明确地认为,染色主要是由于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 封藏的原理:封藏是使已透明的材料,保存在适合折光率的封藏剂中,(如封藏剂加拿大树胶的折光率为1.52,它与玻璃的折光率1.51很接近),使材料能在显微镜下清晰的显示出来并能长期保存。 二 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染色和封藏的原理;掌握染色和封藏的操作规范; 了解常用染色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染色缸;镊子; 烘干后的切片;

1%的番红50%酒精溶液、5%固绿95%酒精溶液。 四 实验过程

(一)番红-固绿对染法:

二甲苯Ⅰ(5 min) 二甲苯Ⅱ(5 min) 1/2二甲苯 / 1/2无水乙醇(3 min) 无水乙醇(2 min) 95%乙醇(2 min) 85%乙醇(2 min) 70%乙醇(2 min) 50%乙醇(2 min) 30%乙醇(2 min) 蒸馏水(2 min)

番红水溶液(2 h以上) 30%乙醇(2 min) 50%乙醇(2 min) 70%乙醇(2 min) 85%乙醇(2 min) 95%乙醇(2 min) 含0.5%固绿的95%乙醇(< 2min) 95%乙醇(2 min) 95%乙醇(2 min) 无水乙醇(2 min)

1/2无水乙醇/ 1/2二甲苯(30 min) 二甲苯Ⅰ(1 h) 二甲苯Ⅱ(6 h以上) 中性树胶封固 风干保存。 (二)蛋白质的细胞化学鉴定染色

二甲苯Ⅰ(5 min) 二甲苯Ⅱ(5 min) 1/2二甲苯 / 1/2无水乙醇(3 min) 无水乙醇(2 min) 95%乙醇(2 min) 85%乙醇(2 min) 70%乙醇(2 min) 50%乙醇(2 min) 30%乙醇(2 min) 蒸馏水(2 min)

2%醋酸(5 min) 汞-溴酚蓝溶液(3 h) 2%醋酸Ⅰ(5 min) 2%醋酸Ⅱ(5 min)

14

2%醋酸Ⅲ(5 min) 正丁醇Ⅰ(2 h) 正丁醇Ⅱ(2 h) 正丁醇Ⅲ(2 h) 1/2正丁醇/1/2二甲苯(30 min) 二甲苯Ⅰ(1 h) 二甲苯Ⅱ(6 h以上) 中性树胶封固 风干保存。 (三)注意事项

1)在染色之前一定要知道染料溶液的性质。染色后常在同样的溶液中洗去多余的染料。 2)在应用酒精溶液时,常常按照它的浓度顺序排列。如果组织,特别是柔弱的组织从水中直接移入纯酒精或70%酒精中,会引起急剧的扩散而使组织损坏。

3)每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时间是按常用的材料来确定的,仅供参考,实际染色时间应该依照标本的类型,固定液的性质,切片的厚度,木质化程度,核的稠密等状况而定。如果染色时间延长后,将需较长的脱色或分色时间。

4)用酸酒精分化已染色的标本,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褪色后,必须彻底洗净,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染色,本身也容易褪色。

5)退回的染色法需要用的过染时间较长,在脱色后,将会得到更鲜明的分化。 6)切片复水应逐级进行

7)最好将无水酒精的染色缸口的周缘,涂少量凡士林,以防止空气中的潮气被吸入,否则也会影响完全脱水。 8)染色缸液体淹没载玻片。 3)掌握染色时间。 4)废液回收。 5)切片编号。 6)夹持方法。

根据材料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盖玻片;在实验台上放一张洁净的吸收纸,将载玻片从二甲苯中取出后放在吸水纸上(切片面向上),迅速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树胶,用右手持镊子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稍倾斜使其左侧与封固剂接触,然后在缓慢将盖玻片放下。如果封固胶不足可以用玻璃棒滴一滴树胶从盖玻片边缘补足,如过多可在干燥后用刀片刮去,并用二甲苯拭去残留树胶。 五 作业

1 染色的一般原理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对切片进行封藏?封藏过程要注意些什么? 3 每人交封固的玻片2-3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