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3:0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框框,按照大农业的思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运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农业的发展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具备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新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以XX县为例,全县禽畜饲养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蔬菜水果种植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但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机合作社等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有的经营主体产品外销没有专门的运销团队,缺乏自主品牌;各主体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合作共赢理念,无法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专业大户和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多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缺少沟通联合,优势不能互补,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经营主体管理者在经营管理、市场分析、协调调度、政策导向等方面缺乏一定经验,缺少能独立自主操作一个公司和带动一个基地乃至一个产业发展的人才。同时,在技术管理上,经营主体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做到新农业科技支持和技术升级。

(三)经营主体普遍缺乏运营资金

由于劳动力、机械、农资等价格不断攀升,造成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XX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加之地方银行尚未启动农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策,因缺少必要的财产抵押,通常都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所需资金。“贷款难”成为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的瓶颈。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土地要素的流动重组为重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

(一)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抓好以家庭为单位的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的培育和壮大,鼓励农民兴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做大做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县级财政要设立奖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