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29: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出示啃老族的谜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自立自强。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才行。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继续上一节课“自立”的话题,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探究学习 (一)不能再有依赖

活动一:魏永康的事例

1、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太过依赖父母,使自己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离开了父母便感到孤立无助。

2、依赖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活动二:老太太应聘

1、 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这位老人虽然辛苦,却无疑扮演了一个教育上“罪魁祸首”的角色。家庭本是培养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留在家里,而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这位老人却利用家里优越的条件,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于是,26岁的儿子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任何风雨。当然,家庭应该是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但“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宜过高,而且温度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调,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

2、结合“老太太应聘的故事”谈谈依赖别人的危害。 危害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活动三:小江的事例

依赖思想又造成了什么危害?

危害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活动四:小吴的事例

小吴同学的想法可行吗?自立就是拒绝一切帮助,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自立并不意味着我们能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善于接受别人帮助并不是依赖,相反,它有利于自己尽快自立。对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寻求别人的帮助是依靠;而一切事情,尤其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去尝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是依赖!

过渡语:因此我们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二)自立与自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人的习惯有良好和不良之分,不同的习惯对人所起的作用不同。一个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人的习惯是良好的,他这种自然而然去做就可以起好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习惯是不良的,他这种坏习惯就会对他的成长起破坏作用,并且久而久之,坏习惯也就很难改掉。

活动五: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1、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小结: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父亲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2、告别依赖的表现是什么?

3、你认为自立的关键是什么?

过渡:这个小姑娘在父亲的指导下,逐步开始走向自立。我们再看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他有自立能力吗?

活动六:书生赶考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摇摆不定,一事无成。)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3、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什么是自主?

过渡:当人们有了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诗人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

(三)多实践,多锻炼

活动七: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怎样做来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呢?(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结: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活动八:阅读教材43、44面的两个材料:

1、 这名中学生缺少什么能力?(由于这名中学生没有在生活中经常锻炼自

己,他缺少自立能力。)

2、小江为什么会被公司相中呢?(由于小江从中学开始就积极走向社会,自觉培养自立能力。在实践中学到了东西,增长了才干。)

小结:要自立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立足于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大胆的参加社会实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三、课堂总结

自立作为我们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我,生活自理、学习自觉、增强责任心、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