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及笔记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2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山水园林之一——中国古代园林特征与景观

中国古代早期是在郊区选地,其中有野兽出没,供帝王狩猎取乐,称\苑囿\。之后,逐渐加筑高台,建房屋,加植树木,遂成皇家园林。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文人仕族纷纷下乡陶冶于自然山水之间,待返城后,将此山水环境带入宅中始成私家园林。从皇园到私园奠定了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特征,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皇家、私家、寺庙、山岳、江湖等园林的多种类型。自然山水园林从其灵活多变的布局与布局严整的宫殿、陵墓等类建筑形成对比。同时也与西方古典园林极其规整的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园林皆由众多的景观所组成,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为山、水、植物与建筑,它们既可独立成景,也可相互组合而成景。一组景观既要自身成为可观之景,又要能够观赏到其他美景,二者又相互成为对景。除园内诸景之外,还可将园外可观赏之美景组织到园内视野之中,此谓\借景\。在大型园林中,最好有一突出之主要景观以统揽全局。园林设计即景观之设计,使游者步入园林,左顾右盼,步移景异,趣味无穷,使游者既能得到身心之休息,又可获得心灵之陶冶。

1.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即形成了自然山水型园林之特征,它与布局规整的西方古代园林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园林景观

园林设计即景观之设计,中国古人善于用成景、得景、对景、借景、框景、主景等诸种手段,将园林设计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七章山水园林之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除休息、游乐的功能之外,还兼有住家、会客、读书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皇家园林,封建帝王还要在里面上朝理政,进行宗教活动,因而使园林内建筑种类多样,除常见的亭、台、楼、阁之外,还有宫殿、寺庙、住宅、甚至还有买卖街。由于这些建筑都处于园林环境之中,所以在建筑造型和

建筑装饰上多追求灵活多变,在制作上力求精良,从而在建筑中出现不少精品。 中国传统艺术最讲求意境之美,不论是绘画、雕塑,要求绘制者不仅绘制出客观事物的物像,而且要借物抒情,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心像。在园林中也要求有意境之美,即要创造出能引发人们意念的景观环境。造园者应用象征手法,汇集各地名胜古迹,用建筑上的楹联、匾额表达情思等等手段在园林中创造出意境之美,从而使游人在园中不仅悦目而且赏心。

1.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中国古代园林因功能多样而使建筑类别多而丰富。中国地域广阔,园林又分皇家、私家、寺庙、山岳、江湖等不同类型,因而使园林建筑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2. 中国古代园林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高追求。中国园林由于有了意境之美,能使游者既得悦目之乐,又使心灵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第八章记住乡愁之一——中国乡土建筑价值

乡土建筑即乡村中土生土长的建筑,包括乡村中的寺庙、祠堂、住宅、书院、石桥、路等等,它们组合而成为人居的聚落,也就是乡镇与村落。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功能。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活动的场所,因此当人们看到一座建筑时就会想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事件和有关的人群,从而使建筑具有了记忆的功能,记载历史的功能。我们说北京紫禁城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那么,乡土建筑也同样记载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是一座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后代聚居的血缘村落,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村中有大小祠堂十余座,村中百姓都围绕着自己家族的祠堂建造住房,形成一种团块式的结构布局。同时诸葛村四周又盛产中药材,加以水陆交通均方便,因此诸葛村成了一个药材的集散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商铺齐集,在村的西部出现了一个商业中心,形成为氏族与商业两个中心并列的格局。如今,诸葛村仍保持了这种格局,同时还保存着十多座大小祠堂和相当数量的明、清时期的住宅。可以说诸葛村记载了这座血缘村落的昨天与今天,记载了一个乡村的发展历史。同样,山西小塌则村记载了一座以传统制陶工业为主的村落历史;江苏的周庄记载了一座江南水乡商贸重镇的发展史。乡村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都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1. 乡土建筑的定义

广义地讲,凡带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都可以称为是乡土建筑,但狭义地讲,乡土建筑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建筑,即农村建筑。这里讲的是农村建筑。

2. 中国乡土建筑的价值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记载了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而乡村中的一座座乡镇与村落同样记载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九章记住乡愁之二——中国乡土建筑特征

乡土建筑如果和城市建筑相比,在建筑类型上不如城市齐全;在建造技艺上不如城市那样成熟;在装修与装饰上不如城市的讲究。但乡土建筑却有它自身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上,乡土建筑比城市建筑更为密切和融合。中国地域广阔,既有江南的青山绿水,也有华北、西北的黄土高原,还有内蒙草原、新疆戈壁、西藏雪原,古代的百姓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营造自己生存的家园。二是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如果以全国各地乡土建筑的总体看,其形态比城市建筑更为多样。这是因为乡土建筑都是由当地的工匠,运用当地的材料 ,应用当地的传统工艺建造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百姓喜欢的各类建筑。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商业不发达,各地区之间在文化、技艺等方面交流很少,因此在建筑上极易形成各地区、各民族自身的传统特征,这就是乡土建筑多样性产的客观基础。三是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在以礼治国的封建社会,表现在建筑装饰上也有礼制等级的规范,例如象征皇帝的神龙,明、清朝廷规定除皇家建筑之外,其他各类建筑均不准许用龙作装饰。但各地乡土建筑却不管朝廷礼制的限制,依然用龙作装饰。同时,有些在乡土建筑装饰中应用的形象,如猪、牛、鸭等则不会在皇家建筑上出现 。因此使乡土建筑的装饰更为丰富多彩。四是乡土建筑的环境中不仅有物质文化而且包含着远比城市更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乡村中广大百姓不仅创造出物质财富,而且还积淀成各种民俗、民风,它们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形成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它们 和自然的山、水、植物,和建筑、桥梁等组合成为一种乡土文化景观。

1.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乡土建筑不仅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而且还得到细心经营,将乡村打扮得不仅适合生活需要,而且还表现出广大百姓的人生理想。

2. 建筑形态的多样性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从而使乡土建筑表现出多样的地方风格。表现在住宅上是多地区都创造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住房;表现在宗教、神仙的庙堂上是在乡村里、道路旁、田间、水上、山岳等各处都会出现适应百姓需要的各类庙堂。

3. 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

乡土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表现在多方面:屋顶形态的塑造,木构架部件的雕刻加工、房屋门窗式样与窗花、窗格的设计等等,将建筑打扮得多姿多彩。

4. 乡土环境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乡土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在多方面:门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农耕文化等等,它们都是有形有色、与山、水、植物、建筑组成一幅乡土文化景观的画卷。

第十章历史印记——文物建筑的价值与保护

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和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均为文物建筑,受国家保护。建筑具有记忆功能,记载下各种在这里发生的事件和相关人物,因而具有历史价值。建筑又是一种造型艺术,它在景观环境、个体形象和装饰上都具有艺术价值。建筑的建造技术反映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因而也具有科学的价值。《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应该评为历史文化各城、街区、各镇、各村,将保护的对象拓宽了。有价值就需要保护。《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提出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关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提出:保护古迹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修补部分必须区别于原作,以便保存留存在古迹上的历史信息。综上所述,保护环境,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信息,成了保护文物建筑的原则。同时《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了在原址无法实施保护的文物建筑可以迁移至新址保护。对于已毁坏无存的建筑一般不许重建,除非有特殊需要,有可靠资料,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重建。中国古代建筑采取木结构体系,在保护理念、保护原则和保护技术上都具有自身特征。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中国已经总结出一套既符合国际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原则,又适合自身特征的保护原则、政策和技术手段。中国的文物保护对世界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 文物建筑的价值

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和具有重要纪念、教育、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建筑皆称为文物建筑受到国家保护。具有我现在在历史和革命纪念价值的城镇、街道、村庄也应受到保护。

2. 文物建筑的保护

保护文物建筑的总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中国文物界对文物建筑的修缮、迁移、重建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实践因此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管理。

3. 圆明园的保护与复建

北京圆明园的保护经过长期争论,最后定性为\遗址公园\。凡遗址皆需要进行科学清理与保护;公园则要求建设各种为游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圆明园正在努力实践,探索一套科学的保护与利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