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专项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6:2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散文类字形专项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评卷人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B.腰白玉之环(腰间) ..C.邴原少孤(丧父变成孤儿) D.凡得学者(能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烨然若神人 师恻然曰 ..B.足肤皲裂而不知 过书舍而泣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冬之间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一则羡其不孤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4分)

罴(①) 说 (14分)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 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

1

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5.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3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6.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4分)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8.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__________ ②虽兵阵相接 虽 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2.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13.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2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7.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小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

③④⑤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

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