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精彩的语文微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48: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设计精彩的语文微课

作者:练碧青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7期

摘 要: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雨后春笋般争先涌现。微课正是这支队伍中的新成员,它以小而精的特点迅速风靡教育领域。但是,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如何在广泛的语文教学内容里选取知识点呢?从微课的定义、选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课;设计;语文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雨后春笋般争先涌现。最近这几年,势头最劲、风采最炫的就数微课了。但是,不少人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到底微课应当长什么“样”呢?应当如何设计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相关教学活动。

二、微课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时间极短。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常与兴趣紧密相关。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中、高年级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具体形象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只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才能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曾调查过,微课最被接受且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是5~10分钟。

特点二:内容极少。微课传播所依赖的移动设备是手机、平板电脑,所以微课的文件容量一定要小。如果学习资源过大,利用手机等设备在观看时,很可能会难以下载。学习体验不痛快,也将直接影响效果。

特点三:实用性强。微课攫取的是知识点和技能点,考虑到学习者没有太多的额外时间,只能采用碎片化学习的形式,所以微课内容以集中解决某个问题为主要目标,往往讲完相关知识就不会再讲其他内容了。 三、关于微课认识的一些偏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微课 = 教学片段

很多老师以为微课就是剪取一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片段,甚至有些老师直接从课堂录像中剪辑其中10分钟以内的教学场景,当成是微课传上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微课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一个微课里只能是一个知识点。传统的一节课要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而微课只能提取教学内容中重要的、难懂的或者易错的点展开学习。 2.微课 = 课堂浓缩

也有老师认为,微课是一堂课的浓缩。于是在制作时,点开制作好的PPT,一边放映,一边录制,拼命把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制作后的小视频便当成微课。准确地说,这种“微课”更像是教师在表演“说课”。 3.使用错误的评价标准

正因为微课与一堂课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评价一个微课好与坏,并不能用一堂课的标准来衡量。有些人在评议时,认为一个微课“缺少师生互动”“作品只展示教师画面”等等,这种评价都是有失偏颇的。微课只呈现一段固化的学习资源,时间有限,必定无法展示师生互动。 4.错误定位微课核心

很多人把微课的核心定位于“教”,实际上应该是“学”。考虑到这一点,微课设计要抛开传统的教学设计,融入“快乐”的因素,让微课更有亲和力,让学生乐意去学,学有所得。这类似于相声表演,老师在一节微课里抖掉一个包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这就算一个成功的微课。

四、语文微课的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 我认为要符合以下几点: 1.美观大方

著名的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过:“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要让微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在视觉刺激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微课画面的美观,同时配以悦耳的声音,完美的音画结合可以让微课的艺术内涵更为丰富。例如,我在讲授《卫星比武》一课时,收集了各种卫星的外形图,并结合各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制作成一个微课。学生在学习时兴致盎然,效果极好。 2.生动有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曾提出学习金字塔原理。这一原理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大块。被动学习的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而主动学习的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所以,微课的设计尤其重要。很多老师在设计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但是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有的屏幕内容单调,一个微课里只看到老师在那里讲,这样的讲解跟平时枯燥的课堂有什么差异呢?因此,一个优秀的课件,就应当尽可能地让微课画面动起来,把要讲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我在区分“拨”和“拔”两个字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微课。屏幕上先是一个大大的“拨”字,然后出现几只小蚂蚁,东看西看,发现一根草,其实是“拨”字右边多出来的一撇。小蚂蚁使劲拔啊拔,咦,拨字的那一撇被拔掉了,一下子变成了“拔”字。我问他们:“孩子们,‘拔’字后边是‘发’还是少了一撇的?”他们说少了一撇,我又问:“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因为那一撇被小蚂蚁给拔了。” 3.信息适中

1956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超过这个范围,人的头脑就开始出错。所以,只有信息量适中,学习效果才最好。微课解决的仅仅是一个知识点,且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信息量太多,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练碧青,出生年月:1980-10,性别:女,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职称:语文小学一级,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