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文学理论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40: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期末作业考核

《文学理论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答: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答: 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玄机。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承运之舟。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具体说,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A 集中性高度的集中性,可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

人物集中。一场戏一般只着力写几个(或一两个)人物,一切可有可无的人物应略去。人物众多,笔力分散,往往会给观众一浮光掠影的印象。

情节集中。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他的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场景集中。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B 舞台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舞台性。剧本虽然也以文字为其表现形式,但剧本却不以文字表现为满足。

因此剧本在艺术处理的方法上,就和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在小说中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人物、事件、环境气氛、声音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细致刻画和描写,甚至可以由作者出面发表议论,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而在剧本中这一切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自由的描写各种场景,而戏剧则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几十平方米的舞台和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这就要求戏剧的内容高度集中,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的变化。只有做到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三集中,才能使剧情主线突出,一贯到底,而不至产生庞杂、冗长、松散地的弊病。

C 动作性戏剧中的一切,既然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剧本就必须为人物设计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戏剧动作,才能把剧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于舞台。

在戏剧中,动作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的随便应用,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鲜明、精炼、含蓄、优美、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动作在戏剧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推进剧情的发展,反映戏剧的矛盾冲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答: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答:“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例:五绝·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