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0单元课时达标24第24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2 16:5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达标(二十四)

一、选择题

1.(2019·惠州调研)俄国理论家司徒卢威1894年指出,“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列宁当时极力反对这种观点,但十月革命后,列宁却多次肯定司徒卢威的话。这说明当时( )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B.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俄国国情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D.苏俄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 解析 十月革命后,苏俄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列宁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经济政策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D项。十月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与必然性,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俄国国情的,只是当时苏俄对社会主义尚处于探索阶段,排除B项;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C项。

2.(2019·贵阳摸底)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义务劳动制 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取消了自由贸易 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多地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选D项。义务劳动制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措施,B项错误;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错误。

3.(2019·南宁二中模拟)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对苏联的影响,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近代化

C.为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C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前提,故A项错误;由材料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可知,新经济政策为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了经验,故C项正确;

1

材料中体现不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故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而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模拟)苏俄(联)政府在内战结束后,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如南方钢铁托拉斯、顿河煤炭托拉斯等,托拉斯负责管理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这表明当时苏俄(联)政府( )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尝试建立美式大企业制度 C.承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依靠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

C 解析 材料“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表明当时苏俄(联)放弃了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办法,承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故选C项。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A项错误;当时苏俄(联)的托拉斯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B项错误;当时苏俄(联)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依靠垄断资本,D项错误。

5.(2019·沧州质检)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前期,在征收粮食税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强制征收粮食税,反映了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故选C项。

6.(2019·广东六校联考)1928年斯大林提出:“我们推翻了资本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正在加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使农民经济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根蒂。这些根蒂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深藏在商品生产里,深藏在城市小生产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据此可知,斯大林要求( )

A.在农村实行粮食收购制 B.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 D.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B 解析 粮食收购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它们深藏在商品生产里,深藏在城市小生产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说明原来的小农经济不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

2

设,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为此实行了集体农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B项正确。当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是牺牲农业以发展工业,故D项错误。

7.(2019·青岛调研)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C 解析 私有土地的存在说明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政策是收取农业税,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集体农庄,即“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中农民对粮食出售的方式和私人土地的产量,可以看出集体农庄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故D项错误。

8.(2019·河南八市测评)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 )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作用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项。

9.(2019·豫西部分学校联考)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粮食收购数量 出口数量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7 330 7 170 7 710 6 350 6 980 6 840 6 760 1 070 1 929 2 100 2 280 1 900 2 330 2 580 28 7 170 480 520 173 168 77 由上表可以推知,当时苏联( ) A.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