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9:41: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5课 孔 乙 己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探究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理解环境描写及“以喜写悲”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把握小说主题。 【情境导入】

同学们,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笔下的经典作品《孔乙己》就再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悲惨世界。下面我们一同走进《孔乙己》,去认识孔乙己,感受一个笑中带泪的辛酸故事。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

(1)提问思考: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呢?

泛读课文(第1~3段),要求:①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找出这个环境的特征有哪些。 明确: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时的1918年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被废除。

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的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衣”“房子里”和“柜外”“坐喝”和“站着”。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明确: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2.理清故事情节。

(1)这个特殊的人物与周围的哪些人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读课文第4~11段,体会文中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来展开情节的。

明确:①与“酒客”——护短(第4、6段) ②与“我”——教字(第7段) ③与“孩子们”——分豆(第8段) ④与“丁举人”——被打(第10段)

(2)指出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并按照小说情节划分课文结构。 明确:

开端(第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第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第10、11段):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第12、13段):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指名朗读第4段“孔乙己是……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要求: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这是怎样的一种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短衣帮”一档;“穿长衫”说明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唯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怜的人。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作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确:

描写 方法 外 貌 描 写 内容示例 人物性格 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穷困潦倒,四肢不勤,时常受欺凌 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穷酸,爱面子,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也没有洗 份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灵魂、肉体受尽摧残却至死不悟 在肩上挂住 满口之乎者也;别人奚落时用“四书”“五经”中的迂腐可笑,深受封建教育毒害 话辩解;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语言 描写 动作 描写 教“我”识字和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时的动作描写以及喝酒时“排出九文大钱”与 “摸出四文大钱”的动作的对比 迂腐不堪 善良诚恳 遭遇悲惨 神态 描写 “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追求功名 三、研读课文——分析主题

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串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明确: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串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悲哀。同时反映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这样比以第三人称写显得更为真实亲切。同时也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3.孔乙己是“大约”死了,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 小结:“终于”强调一直“没有见”;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联系前文:“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做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尽而意无穷。

4.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明确:

(1)社会原因。

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②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③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加以赏析。 示例: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2.“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态和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后文“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字,则形象地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为自己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慌张神态和动作,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读书人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现实的孔乙己 1.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示例: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乙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去诅咒这个社会!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

2.你认为今天的社会中还有孔乙己一类的人吗?

示例:有。社会上保守的、僵化的、自命清高的、迂腐的、穷困潦倒的一类人。 六、本课小结

小说主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外形、服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生活习性;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性格;动作、神态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