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2014年高考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8:3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14·浙江文综·T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答关键:正确运用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选D。直接史料又称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当时的人直接记录的资料。报纸的发行本身就是出版业发展的表现,故排除A;从报纸截图来看,上面刊登的是“求婚广告”,因此可以用来说明广告业的进步和近代婚俗变迁,故排除B、C;D所述世界文明之演进是无法在一张报纸的截图中直接体现的,因此选D。

2.(2014·福建文综·T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信息及设问的关键词。

【解析】选B。题干把时间限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空间限于城市,对象针对女装旗袍,设问限于“社会原因”。A中的“西式服饰”显然不符合旗袍特征,且“完全西化”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表述缺乏材料信息支撑,排除。D符合旗袍的特征,但不能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变化建立联系,排除。只有B揭示了民国成立对解放人们思想的社会功效,最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

3.(2014·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涉及维新思想。解答时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欲更官制……必自易西服始”,再联系维新变法的背景进行分析。

【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要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即“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易西服”是改制的开端,为改革的总体目标服务,故B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A、C、D的相关信息。

4.(2014·北京文综·T17)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A.①②

②人物的发型 B.②③

③照明手段 C.③④

④饮食方式 D.①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解析】选B。墙上画作的风格仍属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故①不正确。从人物的发型来看清代男子的长辫子消失,发型已近代化,②正确。图中显示用电灯照明,故③正确。饮食方式上仍属于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④不正确。所以B正确。

5.(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答关键: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

【解析】选C。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故国产片的比重比北京和天津要高。由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导致国产影片在由上海流通到其他地区时,各种税费太重,流通困难,由此导致北京和天津国产片的比重小。

6.(2014·江苏单科·T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要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当时政治思想联系起来。

【解析】选C。辛亥革命时期,剪辫、易服带有明显的反清和革命的色彩。漫画中的人物将辫子剪一半留一半,体现了旧思想的根深蒂固。A、B、D的表述都比较片面,不够确切。 7.(2014·安徽文综·T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

解答关键:传媒对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理性认识。

【解析】选D。报纸描述了一部分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过分仿效西方,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态度“金钱浪掷轻利权”,即不赞成这种时尚。A表述片面;B主要在城市中,并不普遍;C太过绝对。

8.(2014·浙江文综·T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