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检测复习进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0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 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 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 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 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 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 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 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 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 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 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 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 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 连续2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 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 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 (6) 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常用方法:

(1) 双线法载荷试验:在场地内相邻位置的同一标高处,做两个荷载试验,其中一个在天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然湿度的土层上进行;另一个在浸水饱和的土层上进行。

(2) 单线法载荷试验:在场地内相邻位置的同一标高处至少做3个不同压力下的浸水载荷试验。

(3) 饱水法载荷试验:在浸水饱和的土层上做一个载荷试验。

(4)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个点计算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低级承载力标准值。 4.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用于确定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檫力。

(2)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3) 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承载力设计值的1/5,以后每级1/10。 (5)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6)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7)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 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h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② 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8) 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每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0.5h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9) 承载力的确定

① 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即为极限荷载。对微风化岩及强风化岩,取安全系数为3;对中等风化岩需根据岩石的裂缝发育情况确定,将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② 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小于3点,取最小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注:除强风化的情况外,岩石地基不进行深宽修正,标准值即为设计值。 5. 轻便触控试验(轻型动力触探)

用于检验浅层土(如基槽)的均匀性,确定天然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及检验填土的质量(干土质量密度)。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其试验要点是:

(1) 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所需实验土层连续进行锤击贯入触探。 (2) 贯入时,落距为50±2cm,使其自由下落,将探头竖直打入土层中,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贯入锤击数N10,

(3) 若N10,超过100或贯入10cm 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贯入;如需对下卧层继续试验,可用钻具钻穿坚实土层后再作试验。

(4) 若需描述土层时,可将触探杆拔出,取下探头,换以轻便钻头,进行取样。

(5) 本试验一般最大贯入深度为4m,必要时可在贯入4.0m以后用钻具扩孔再贯入2.0m 6. 袖珍型土壤贯入仪试验

是一种微型静力触探工具,利用对贯入阻力的快速测定,确定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及相关的力学指标。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袖珍贯入仪试验规程》(CEC54: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93)。

贯入操作要点:

(1) 微型贯入仪,一般采用弹簧顶杆机构,设置的贯入阻力较小(一般为20~40N),测定前应根据土层的软硬程度,选择能满足测试范围的、适宜的规格。

(2) 测试前,应将贯入仪探头拧下来,用布檫干净后,再接回去拧紧,上平。每测一次都应清理一下探头上的泥土,以免探头滑动时,将泥土带入套管内。贯入前,应将刻度归零。 (3) 五指平握贯入仪的套管,将探头垂直压入土层中。施力要均匀缓慢,贯入速度1mm/s,连续贯入,直到规定的贯入深度(一般为10~20mm)。微型贯入仪贯入深度较小,贯入时眼睛要不停地注视,当贯入深度刚没到土面时,立即停止贯入。但不可突然松手应逐步放松,以免弹力太大,影响数值的准确。在刻度杆直接读取测试结果(贯入阻力P )。

(4) 用上述方法,在同一试件上取4~5点,分别测出相应值P 后,求出平均值P (注意探头的清理和刻度杆的归零)。现场测试应尽量避免在砾石和裂缝处贯入。 二、 单桩静载荷试验

桩的静载试验,一般和试桩同时进行,在同一条件下,试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2根,工程总桩数50根以下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试验内容有: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单桩抗拔载荷试验、单桩浸水静载荷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等。

1. 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

目的为求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Rk。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设备同地基土现场载荷试验一样,包括加荷与稳压系统、测量系统和反力系统。加载反力装置有压重平台、锚桩横梁和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等,可依工程实际条件选用。 2. 单桩抗拔载荷试验

抗拔力作用下桩的破坏有两种形式,一是地基变形带动周围土体被拔出;一是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拉裂或拉断。抗拔载荷试验方法与压桩试验相同,只是施加荷载力的方向相反。 3. 单桩浸水静载荷试验

目的是确定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单桩容许承载力,宜按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

4.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目的是采用接近于单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来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并可测得桩身应力变化情况,求得桩身弯距分布图。 5. 单桩静载荷试验步骤:

(1) 结合实际条件和试验内容,选定试验设备;

(2) 规定载荷试验条件,一般应通过试桩进行验证后再修订试验条件; (3) 加荷与卸荷;

(4) 资料整理:试验原始记录表、试验概况、绘制有关曲线等;

(5) 成果分析与应用:单桩极限承载力Pu的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Pk的确定,Pk=Pu / K,K 为安全系数,通常取2。并求出桩侧平均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承力等。 三、 单桩动测试验

采用各种动测方法求得单桩承载力及检验桩的质量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但由于动测的可靠程度还受设备、操作、环境等影响,所以,在采用各种动测法时,均应满足下列原则:应做足够数量的动静对比试验,以检验方法本身的准确程度(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并确定相应的计算参数或修正系数;试验本身可重复;系非破损试验;方法简便快捷。

因各种动测法本身有一定的测试误差,所以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并不少于4根。 目前国内已用于工程检验的动测法根据桩基激振后桩土的相对位移或桩身所产生的应变量大小,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