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的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3:40: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植物的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2.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1)描绘出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的场景和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的场景。 (2)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3)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1/5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1)出示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2)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1)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2)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3)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1)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6.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a.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b.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2/5

c.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一)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二)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三)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叶子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做得不成功,主要在课上用的时间太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

2.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 2.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实验器材】

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70%—75%)、绿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植物的叶。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