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坚持依法治国》教案_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29: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七课第一站 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及基本忽略。 (2)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各抒己见”:了同意哪种说法?谈谈你的理由。

2、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治的核心是宪治,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小结

四、作业:什么是依法治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后改进建议:

第二站加强道德修养

教师寄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2、提高依法规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3、自觉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守法、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

1、( )与( )并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参与( )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 )的。

3、以德治国属于( )范畴,属于( )文明;依法治国属于( )范畴,属于( )文明。( )往往是道德的底线。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是外在的规范,是( ),道德是内在的约束力,是( )。对于抑制犯罪来说,法律治( ),道德治( )。 4、以德治国,建立和完善( )。

5、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 )( )( )( )( )。

6、公民( )的壮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 课堂探究: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2、法治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什么是以德治国?

4、评选道德模范属于属于( )治国方略、( )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意义?

5、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6、你打算怎样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 7、公民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8、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9、作为未成年人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基础篇 我能行 单选

1、2010年2月10日,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获得特别奖。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①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是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①②③④ ABC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宪法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