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化学重难题型题库-实验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4:2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学重难题型题库

实验探究

1.某工厂废水中含有Zn(NO3)2、AgNO3、Cu(NO3)2 三种溶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废水样,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参与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银 猜想二:银和铜 猜想三:银、铜和锌 猜想四:银、铜和铁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取少量滤渣乙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________,说明猜想四不成立。 (2)为了进一步证明滤渣乙的成分,小组同学再次讨论一致认为:取少量滤渣乙,向其中加入____,若看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即可证明滤渣乙的成分。 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2)步确定的滤渣乙的成分来判断滤液甲中阳离子至少有_____种。

【反思交流】同种金属放入不同的金属盐溶液时,_______的金属先

被置换出来。

【答案】【交流讨论】铁不与Zn(NO3)2反应,不能置换出锌 【实验探究】(1)无气泡产生 (2) 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 Cu+2AgNO3===Cu(NO3)2+2Ag (3)2

【反思交流】金属活动性相对弱

【解析】【交流讨论】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锌后面,所以铁不能将锌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滤渣中不会有锌,猜想三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渣乙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渣中不含铁,因为在银 、铜、 铁三种金属中只有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2)排除了铁的存在后,滤渣中可能只有银或有银和铜两种物质,要进一步证明滤渣乙的成分,需要加入一种能与铜反应的金属盐溶液,如有反应现象出现,则证明铜的存在。 因此所加溶液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铜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如硝酸银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滤渣乙的成分为银和铜,则加入铁反应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溶液中铜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则溶液甲中阳离子为 Zn2+ 、Fe2+,第二种情况,溶液中铜离子被部分置换出,则滤液甲中阳离子为Zn2+、Fe2+、Cu2+ ,故滤液甲中最少含2种阳离子。 【反思交流】由【实验探究】(2)知探究铜是否存在而无需探究银是否存在,说明了当一种金属放入不同

的金属盐溶液时,金属活动性相对弱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2.某实验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做了金属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体生成。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生成气体可能是H2、HCl、NH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2NH3+H2SO4=== (NH4)2SO4; ②NH3+HCl===NH4Cl;

△3Cu+N+3HO ③2NH3+3CuO=====22

【实验探究】(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当观察到_________,则该气体中无HCl。

(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装置是为了证明有NH3,则A 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A、B实验装置能否对调,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④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

【实验结论】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小组的一个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探究】(1)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2)①溶液变红色 ②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③不能对调,若对调A、B装置,由于浓硫酸会吸收氨气,则无法验证氨气的存在,且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也没有干燥,影响实验效果 ④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

【实验结论】Mg+2NH4Cl===MgCl2+2NH3↑+H2↑【反思与评价】是 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二者不能共存

【解析】【实验验证】(1)若该气体中无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 无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 (2)①NH3和H2O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③A、B装置不能对调,若对调A、B装置,由于浓硫酸会吸收氨气,则无法验证氨气的存在,且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也没有干燥,影响实验效果;④加热条件下,氧化铜能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当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时,则可证明有H2。【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盐(MgCl2)、NH3和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Mg+2NH4Cl===MgCl2+2NH3↑+H2↑。【反思与评价】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即氨气不能和氯化氢共存,实验中证明了有氨气,则说明没有HCl,所以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3.宝宝和贝贝同学对实验室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产生了探究欲望,于是他们取少量样品进行了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宝宝和贝贝同学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资料】①CaCl2溶液呈中性。②常温下熟石灰固体微溶,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几乎察觉不到。③新制的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 两种固体组成的,常作干燥剂。

【猜想假设】该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______和______。

【实验探究】宝宝和贝贝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探究实验设计步骤如下:

①宝宝取适量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试管外壁无热的感觉,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_。继续加足量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宝宝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贝贝对宝宝的结论提出了疑问,贝贝提出了疑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把过程①所得物质过滤,取适量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往试管中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