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0: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手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两个重要场所,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主要引路人。二者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伙伴关系,建立在双方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双方沟通的程度、速度以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都直接影响家园共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中,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如何调动每位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的好坏对教师自身、幼儿、家长以及家园共育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一、新手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一)国家相关幼教政策文件的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都非常明确地提及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长配合,幼儿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来。这些做法都离不了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能够顺利的与家长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新教师入职适应的需要

对于刚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

说,心里角色的转变、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对他们的入职适应有着重要影响,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安排与组织、与每一位家长的沟通等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相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新教师要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位孩子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教师正在给其他小朋友打饭的时候,两个男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有了争执,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孩的脸抓破了。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当,很可能使家长误以为教师没有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会加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同样也会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师入职适应。反之,如果新教师在平时的接触中,与家长沟通比较多,那么新教师在面临种种突发情况时,就会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家长,争取家长的谅解,这样事情就由大化小了。家长的理解会增加新教师工作的动力,也会使新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 (三)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感。其中,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先导,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保障,专业情感是动力。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幼儿师资课程结构中,有关家长工作的专门科目设置不足,在已设置的课程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掌握家长工作技能的重要性[1]。这类专业知识的缺乏,就大大影响了新教师在家园共育过

程中的专业发展。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2]这就需要新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不断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新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如果能很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就能增进双方的感情,促进双方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 (四)家园共育活动的桥梁

家园共育活动的计划、准备、组织、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环节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他们对活动的态度取决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新教师如果在平时就与家长沟通密切、交流频繁,那么教师的号召力就大大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相反,如果平时总是让家长感觉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没有提供一个平等友善的交流平台,家园共育活动就难以调动家长的热情。

二、新手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

既然新手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新手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总的来说,幼儿教师要想赢得家长对自己及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就要尊重家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要主动营造成一种和谐、宽松并具亲和力的氛围,缩短双方的距离[3]。家长因自身条件、幼儿的发展水平、家庭教育的特点等原因,参与合作教育的类型也不同的,通常分为支持合作型、顺其自然型、不合作型几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