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14: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

一、科学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是存在于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个人发展、企业、国家的竞争乃至生物演化中都普遍存在。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科学中所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著名的科学家获得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相称的太多荣誉,而那些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总是获得与其贡献相比相对较少的荣誉。”1这种现象恰好和《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说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相吻合,故而得名。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此术语后常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二、理解马太效应

与普遍主义规范相对应它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科研成果的认定会受到之前出色的成果或者科学家名气的影响,这些使得科研成果更容易发表更容易被人们认可接受, “好的更好”形成一种优势积累;(2)有名望的科学家,在知名研究所工作过的研究者,名校毕业的学生等等,往往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认可,准入资格认定中也会受到高学历、出色的科研经历、发表论文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2。

科学中“马太效应”的实质就是优势积累,在这种优势积累的过程中活动主体可能由于具有名气、高学历、出色的科研成果等优势因素,获得越来越高的荣誉和肯定、越来越好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作出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积累更多的优势因素,又开始新一轮的优势积累循环。也就是,好的更好“马太效应”产生的关键是优势因素的影响,然而,优势因素的影响力只有在科学评价中才有可能实现,也可以说,科学中“马太效应”的实质——优势积累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科学评价机制,因此,科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是与科学评价密切相关的。

三、马太效应的表现

默顿的研究表明,马太效应适用于整个科学界,而且几乎在科学的所有侧面都有所表现,只不过在不同的侧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已3。 (一)马太效应在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表现

第一,声望显著差异的人合作发表论文时,声望高的人较之其实际贡献得到了更多的荣誉,马太效应是直接以荣誉分配不公的形式表现的。第二,在彼此独立的多重发现中,声望高的科学家做出的发现通常率先获得承认,马太效应是以声望不同的科学家所获同行承认的速度快慢和范围广狭的形式表现的。 (二)马太效应在科学交流系统中的表现

声望不同的科学家,其科学成果在科学交流系统中的能见度不同。声望愈高的科学家,其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愈高,传播的速度也愈快。马太效应是以声望不同的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在科学交流系统中能见度不同的形式表现的。 (三)马太效应在科研机构间资源分配中的表现

愈是知名的科研机构,愈能获得更多的经费、设备、文献资料,以及汇集更多的优秀研究人才等研究资源。马太效应是以知名度不同的科研机构之间有形的研究资源分配的多寡和优劣的形式表现的。

(四)马太效应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表现

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一个人取得成就越早,得到的支持不仅越早,而且往往也越多。马太效 12

王海燕.马太效应综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8-69

舒钰、成良斌.论科学中的马太效应与普遍主义规范的关系[J].科学管理研究,2013(14):247-250 3

马来平.科学界的马太效应:范围与限度[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4-10.

应是以偏爱早慧的形式表现的。

另外,在马太效应的普遍性方面,还有以下两个特点需要注意:第一,马太效应的存在是有限度的。在科学体制化和自主性程度较高的地方,不论在科学奖励系统,还是在科学交流系统或其他领域,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普遍主义原则;马太效应在非科学领域的表现不同于科学领域。第二,马太效应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马太效应的存在与学科知识的体系化程度高度相关,在科学体制化和科学自主性程度较低的地方,社会因素干扰科学奖励的环境和条件更充分些,因而马太效应的作用也会更大些;科学家所在工作单位的科学声誉是制约马太效应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

四、马太效应的作用以及消极作用的抑制

“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影响。在发挥“马太效应”积极作用的同时,应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内在约束与外在控制相结合,从研究主体自身与客观制度等层面采取多种措施,抑制“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4。

防止和消除“马太效应”现象的消极影响应从规范科技道德入手,配以必要的制度和方法来加以约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调整的系统运行状态。

(一)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在青年学者中铸就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应通过各种渠道的渗透,使科学精神被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所掌握,并体现在其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摒弃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绪,发扬团队精神,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便身处底层或逆境之中,仍努力做到力戒浮躁,淡泊名利,求真务实,乐于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二)倡导科学道德,特别是在成绩卓著者中形成甘当人梯的学术风范。

“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术权威的形成,某一学科领域形成权威则是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共同体中的权威一旦形成之后,可以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继续向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不但以其卓越的学识素养更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完善管理体制,为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适度控制优势累积,处理好优势累积与创新的关系。如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对科研产出成果的系统量化评价及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数量和真实社会效应等产出要素进行科学评价,使那些低投入而高产出的能力型科技人才能够占有科研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高等学校应改革重量不重质的“量化式”科研评价体系。近年来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为保证高等学校科研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保证。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应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建立学术平等机制,良好的交流机制等,为默默无闻者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通过学术梯队建设、团队吸纳、项目资助或鼓励自由探索等方式,加大对年轻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为年轻科技人才占有科研资源提供制度的保证。 (四)健全相关法规,对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予以惩治。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马太效应”造成的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在于人们惯于用批评或道德谴责代替行政或法律的惩处,缺乏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条例。因此在强调科技工作者自身加强学术修养的同时,还需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制及法规对少数人利用自身所取得的声望,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审等诸多方面表现出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予以约束及惩治。科技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一系列规范、程序和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科技评价工作基础建设,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公正的科研基金、科技奖励评价体系和规范有效的评审制度、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专家评价资格的认证、公开专家信誉度、严 4

康贝贝.抑制“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消极影响的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8(4):637-639.

格对评审专家和被评审人建立信用档案、组织评价监督委员会、建立评价中介机构监督管理体系等制度,完善监督机构和机制。

现代科学技术活动牵涉到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出深刻的利益背景和复杂的利益关系,仅仅依靠行政措施和政策不能完全奏效,需要借助于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解决问题。因此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健全学术惩戒机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法制建设,以法律形式约束“马太效应”可能引起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iiiiiiiv

i

王海燕.马太效应综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8-69

ii 舒钰、成良斌.论科学中的马太效应与普遍主义规范的关系[J].科学管理研究,2013(14):247-250 iii 马来平.科学界的马太效应:范围与限度[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4-10. iv 康贝贝.抑制“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消极影响的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8(4):63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