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3 3:5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工安全生产知识>>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38分)
1、劳动保护是保护 ,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
不卫生的因素,如不加以保护,就有发生 、 和 的危害。
2、劳动保护的任务是 、 、 和 。 3、燃烧是可燃物质与 或 相互作用而发生 的化学反应,其特征
是 、 和 。
4、木材在空气中加热时,首先失去 而干燥,然后产生 并放出 ,
若被点燃便产生 。 5
、
闪
燃
是 。
着
火
是 。
自
燃 。
6、爆炸是物质从 变成 ,并在瞬间放
出
,同时产生的现象;也可视为
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7、可燃气体或蒸汽预先按 与 均匀混合,点燃以后,将发生
的燃烧,甚至达到 的程度,这种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后产生的压力与混合物的 、 、 、 和 等因素有关。
8、爆炸常伴有 、 、 、 和等现象发生,并
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的主要形式有 、 、 和 。
9、爆炸极限是指 、 、 和空气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发生
爆炸的 和 分别称做爆炸下限和上限。当混合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由
于 ,起到 作用,阻止了 ;同样,
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由
于 ,而使 。所以,当浓度在爆炸范 (
4
)
、
围以外时,混合物是不会爆
炸的。但对于浓度在爆炸上限的混合物,切勿误认为是安全的,一旦有 补充。就又
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10、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 、 和 。
11、常见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有 、 、 和 。
12、尘毒物质的来源于 、 、 、 、 和 。
13、尘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和 。 1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是: (
1
)
、 。 (
2
)
、 。 (
3
)
、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 10分) 1
、
劳
动
保
护
就
是
保
护
劳
动
者
的――――――――――――――――――――――――( ) A、身体健康和安全 B、劳动权利和福益 C、劳动报酬和保险
2、由于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当接近火源时,最容易发生燃烧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3、热值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
量
,
下
列
热
值
最
高
的
是―――――――――――――――――――――――――――
―――――――――( )
A、氢 B、乙炔 C、一氧化碳
4 、 若 爆 炸 的 传 播 速 度 为 200 m / s ,则该爆炸类型属
于――――――――――――――( )
A、轻爆 B、爆炸 C、
爆轰
5、灼伤深度为真皮深层,临床表现为少水泡、疼痛、有小红斑点、
水肿,则属于――――( )
A、一度灼伤 B、二度灼伤 C、三度灼伤
三、问答题(共计 52 分)
1、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性气体,常用于哪些方面(6分) 2、被酸类物质灼伤,应如何处理(6分)
3、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4、为了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必须采取哪些相应措施(6分) 5、如何进行投料控制(8分)
6、试述化学泡沫灭火剂的工作原理(6分) 7、试述干粉灭火剂的工作原理(6分) 8、试述急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8分)
<<化工安全生产知识>>答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 38分)
1、劳动保护是保护 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
不卫生的因素,如不加以保护,就有发生 伤亡事故 、 职业病和 职业中毒 的危害。
2、劳动保护的任务是 保证安全生产 、 努力改善劳动条件 、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和 保护妇女 。
3、燃烧是可燃物质与 氧 或 氧化剂 相互作用而发生 光和热
的化学反应,其特征 是 放热 、 发光 和 生成新的物质 。
4、木材在空气中加热时,首先失去 水分 而干燥,然后产生 热
分解 并放出 可燃性性气体 ,若被点燃便产生 火焰 。 5、闪燃是 形成混合可燃性气体的最低温度时所发生的燃烧,只出现瞬间火焰或闪光 。
着火是 当外来火源或灼热物质与可燃物质接近时,而开始持续燃烧的现象 。
自燃 可燃物不需火源接近便能自行着火的现象学 。
6、爆炸是物质从 一种状态迅速 变成参数 另一种状态 ,并
在瞬间放出 大量能量 ,同时产生 巨大声响 的现象;也可视为 气体或蒸汽 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7、可燃气体或蒸汽预先按 一定比例 与 氧气 均匀混合,点燃
以后,将发生 异常激烈 的燃烧,甚至达到 爆炸 的程度,这种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后产生的压力与混合物的 种类 、 浓度 、 初始压力 、 容器的形状 和 大小 等因素有关。
8、爆炸常伴有 发热 、 发光 、 压力上升 、 真空 和 电
离 等现象发生,并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的主要形式有 震荡作用 、 冲击波 、 碎片冲击 和 造成火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