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9、中古史综合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2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古史综合试卷(一)

一. 选择题:(1×1.5`×40=60`)

△.我国古代经济持续发展。回答:

1. 我国丝织生产历史悠久,养蚕缫丝最早是在: ( ) A.原始社会 B.夏商周 C.春秋 D.战国

2.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流通的商品主要是: ( ) A.青铜器皿B.陶器及农产品C.铁制工具D.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品 3. 汉朝水利工程的重点地区是: ( ) A.关中平原、黄河下游、荆江地区 B.关中平原、黄河下游、淮河流域 C.黄河下游、荆江地区、淮河流域 D.关中平原、荆江地区、海河流域

4. 完全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的城市是今天的: ( ) ①.隋朝时南北水运交通枢纽 ②.唐朝时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③.明朝时是商品集散地 A.广州 B.杭州 C.泉州 D.扬州 5. 我国古代自南向北扩展种植的农作物有: ( ) ①.粟、麦 ②.黍、豆 ③.占城稻 ④.甘薯 ⑤.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方

法之一。据此回答: 6.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7.

下列关于秦汉时期发展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实现了大统一 ②.由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封建经济全面发展 ③.民族间交往加强,多民族国家格局初步形成 ④.科技领先世界,\中华文化圈\完全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 B.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C.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腐朽势力 9.

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表述,准确的是: ( ) ①.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

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扩展 ③.对外关系处于起始阶段,并出现迅速发展势头 ④.科技发展迅速,四大发明最终完成并向世界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特点: ( ) A.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并开始传播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像“秦皇、汉武、唐

宗、宋祖”那样的杰出皇帝,他们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回答:

11. 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和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却造成“秦亡汉兴”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根本目的不同 B.用人标准不同 C.背景条件不同 D.实施手段不同

12. 刘邦实行的治国政策与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不符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郡县制 C.战和并用的民族政策 D.分封同姓王

13.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 ) ①.重用人才 ②.善于纳谏 ③.轻徭薄赋 ④.减轻刑罚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 明太祖、与宋太祖的经历相同之处是: ( ) A.凭借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政权 B.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的开国皇帝 C.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 D.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15. 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地域 D.驱除了入侵的外来势力

△.汉以后清以前的中国,重视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据此回答:

16. 下列各项中是秦汉时期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有: ( ) 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②.纸的发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国冶铸技术传入中亚以至欧洲 ④.中国的铸铜技术和制铁技术传入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一盛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比世界各国先进 C.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18. 唐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贸易频繁,下列有关这方面的实例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 A.三十多次派使节到中国 B.有的大食人在唐朝中进士任官职 C.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城市有伊斯兰教清真寺

D.在阿拉伯半岛考古发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大批中国陶瓷 19.

下列有关于中日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秦汉时期有不少中国人移民到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 B.西汉初日\委奴国王\曾遣使来汉

C.唐时,日本的语言、文字都参照汉语、汉字 D.日本遣唐使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

20.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活动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 B.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明朝政府加强与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 D.明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一种表现

△.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据此回答:

21. 下列民族中对我国西部开发曾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①.犬戎 ②.山越 ③.吐蕃 ④.党项 ⑤.契丹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 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 ( ) A.内迁过程 B.封建化过程 C.汉化过程 D.农业化过程 23. 10~13世纪的民族融合与3~6世纪的民族融合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 A.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C.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频繁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24.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北人南迁高潮是在: ( ) A.三国时期 B.西晋到南朝时期 C.唐末五代时期 D.南宋初期 25. 清朝与元朝管辖西藏相同的措施主要是: ( ) A.委派官吏 B.驻扎军队 C.清查户口 D.征收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