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途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30 23:5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途径

摘要:本文论述了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危害及其目前用于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方法,并指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饮用水一直采用传统的投氯消毒工艺,但自1974年在自来水中发现三卤甲烷与它们的不良影响以来,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以下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机理

消毒副产物是在消毒过程中,水中的氯和溴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水中的氯一般是人为投加的消毒剂,而溴是水中已存在的溴离子。在许多饮用水水源中含有低浓度溴化物,而在沿海地区,则显得相对较高,它们在消毒过程中对副产物的产生起着一定的作用。能形成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是来自天然水源中的腐殖质,它主要是以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水体中。在水处理过程中,氯与三卤甲烷的前驱物质腐殖酸和富里酸反应所生成的三卤甲烷量,同如反应时间、温度、pH值、初始TOC及氯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氯和溴与水中的有机物化学反应机理基本相同,以下以氯为例对其的反应机理进行简要介绍。从氯气与有机物的反应机理上看,氯气和有机物的作用除发生氧化还原外还发生氯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大量的三卤甲烷及致突变有机物。以间苯二酚为例:氯与间苯二酚首先发生亲电取代生成2,4,6-三氯间苯二酚,其进一步与氯加成形成环

己二酮中间产物,然后在C2处水解氧化成酮羧酸,再与HOCl氧化成酮,这些三氯单酮经碱催化水解成三卤甲烷。 2.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及对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已从氯消毒的自来水中鉴定出1000余种有机物,其中有20种为确认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致突变物。在这些对人和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副产物中主要是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和高溴根离子。三卤甲烷中90%是三氯甲烷,其次是四氯化碳、一溴二氯甲烷、三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根据美国国家癌病研究所对有机物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研究结果,三氯甲烷对大鼠、小鼠致癌,四氯化碳对大鼠、小鼠、仓鼠致癌;Ames致突变性试验,一溴二氯甲烷对TA98、TA100菌株显阳性,三溴甲烷对TA98+S9、TA100+S9菌株显阳性,二溴一氯甲烷对TA100菌株显阳性。卤代乙酸主要由五种化合物组成,它们是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乙酸、三溴乙酸。Ames致突变性试验中,卤代乙酸是TA1535、TA92、TA98、TA100及TA102菌株的直接致突变剂。溴酸根离子(BrO-3)1990年被确定为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据Meier的动物试验证明,溴酸根离子可诱发中国地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另据国际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饮用氯消毒水居民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引用地下水(不氯化)的居民。 3.相关水质指标的制定

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用水水源的污染,人们迫切需要饮用安全优质的水。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饮用水标准。目前,

美国通过了消毒副产物规定,将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分两阶段降低。第一阶段三卤甲烷从目前的100μg/L降为80μg/L;卤代乙酸定为60μg/L;第二阶段将分别进一步降为40μg/L和30μg/L。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求饮用水中的三氯甲烷最大允许含量为60μg/L。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高溴酸根离子作为饮用水水质标准,其最大允许浓度为25μg/L,美国环境保护局将其最大允许浓度定为10μg/L。

4.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

控制消毒副产物目的是尽量减小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本文就现在的主要控制技术作一简要的介绍。

4.1替换传统消毒剂

传统消毒剂为氯气、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它们在水中主要依靠HClO和ClO-的消毒作用,其中HClO的消毒作用为ClO-的消毒作用的40至80倍。氯消毒具有对细菌杀伤力大、在水中较稳定和使用费用低等优点。但她也具有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害副产物的缺点。因此在饮用水消毒领域,人们正在使用或研究其它消毒方法,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要求。目前,研究较多的消毒药剂有臭氧、二氧化氯、紫外光等。

臭氧技术的研究是从1886年起在法国开始的。用于给水处理的第一例是1906年投入运转的法国Bon Voyage水厂的臭氧消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