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 乐说 会说 创造性说(小学语文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7: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敢说 乐说 会说 创造性说

“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素养及说话、写话教学能力。在课堂实验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活动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该课题对冲击传统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象事物的未知领域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形成这一现状当然有多种原因。但在新大纲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写话的基本要求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由此可见,低年级是学生习作入门的重要阶段。作文训练与言语交际相结合,新大纲上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将作文训练置于言语交际的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因为如此,新大纲十分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要让作文训练走出小课堂,与日常的言语交际相结合,写作有既定的目的,交际有明确的对象,能激起儿童的写作热情。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口头语言有了良好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个更大规模和限度地运用信息进行交流、创造和运作的时代。只有能够通畅地、精确地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现代意义的人。

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是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基础阶段,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往往会产生“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乃至受用终生。因此。我们确立本课题,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引入创造性的习作之门,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题概念界说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绝大多数教师的重视,并在这方面有了很多的研究。但一说起创新教育,很多教师首先想到的只是抽象的思维品质和具体的思维方

法的培养,比如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广泛性,以及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禁锢于“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僵化的、单一的思维模式。但深入一下,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则首先是让学生有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才会有创造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有着潜在的创造力(陶行之语),只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激发学生创造的源泉;学生只要获得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解放,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被充分地迸发出来。

创造力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可以理解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广义的创造力,是指能够提供相对于本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高低是每一个有健全大脑的人都有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创造力的高低与环境、与开发培养直接有关。教育具有开发创造力和抑制创造力的双重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了解当今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阐明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二者之间的关系。

2、使教师确立“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学习创造”的思想,增强“作文教学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意识。

3、研究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方法、途径以及条件等,形成有效的教学案例,为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经验和示范。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改进说话、写话的教学的方式。

2、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创造性地说,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3、注意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构建具有创造性特色的说话、写话教学模式。

五、 研究的操作措施。

1、 创设氛围 使学生敢说

学生心中有话,要想让他们大胆讲出来,首先要激发他们说

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讲话氛围,使他们有话敢讲。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当有学生站起来说时,教师应当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用“说得好!继续说下去”、“不要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2、 开展活动 使学生乐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的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要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我们教师应当动脑筋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因为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激活思维,以促使学生想把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多开展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认真真地观察,开开心心地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说写的积极性才会提高,说写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我们组织学生玩吹泡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说五彩缤纷的泡泡;我们和学生一起做画鼻子的游戏,要学生在欢乐中畅谈自己被蒙上眼睛后的内心感受;我们带领学生去郊外找春天,让学生在观察与发现中描绘春天的美景…… 3、注重引导 使学生会说

学生虽然敢说、想说,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不一定能把想说的说出来,更不一定能把它说好。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讲,或肚中没有好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只好作罢。这里,学生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呢?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适当地提供给学生一些观察说话的方法及句式,为学生达到“会说”奠基、铺石。

(1)、多阅读,积累说写素材。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也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灵感。我校除了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外,周三定为无学科性作业日,专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充分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人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用来摘录课外阅读时读到的好词佳句,由于学生年龄小,老师要做好引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