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13:51: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2弹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用学生讲、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替代教师教。
2. 重视学生的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
3. 了解弹性、塑性。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4. 经历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过程,领悟它的测力原理、知道它的基本构造。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5. 在制作、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实验室用测力计、生活中的测力计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设计了“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和“经历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两个过程性、体验性目标。新课标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设计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测力计是初中力学基本测量工具,很多力学实验例如测量重力、滑动摩擦力、浮力、探究杠杆原理、探究滑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都需要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因此正确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后续力学学习的基础。
难点:
1、微小形变以及由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
对于看不见的微小形变采用与看得见的显著形变进行对比教学,如桌面形变与海绵形变对比,绳子形变与弹簧形变对比等,为了突破该难点增加了视频资源《形变与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在移动中读数
弹簧测力计是使用方法与刻度尺大部分相同,主要不同在于很多时候需要一边拉动弹簧测力计一边读数,学生往往不能做到同步,在课堂训练中要设计一些移动读数,让学生多练习, 实验器材
弹簧、橡皮筋、海绵、细木条、勾码、弹簧测力计、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对于力,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 生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符号、单位、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加深对力的认识。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推力、拉力、提力、压力等弹力产生的原因
2、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节《弹力》内容是上节《力》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上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通过复习上节知识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新课的学习,也使学生对力的认识有了连续性、递进性。
二、检查预习效果
根据屏幕上预习案的答案,自我检查,把不会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进行新课学习。 课前预习案 一、 1. 2. 3. 4. 1.
弹力
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除了课本上提到的弹簧、橡皮筋、撑杆,具有弹性的物体还有:松紧带、弹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它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物体都有弹性限度,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弹簧测力计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2) 3)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蹦跳床、轮胎、皮筋、沙发、席梦思床。 变而产生的。
二、 越大。
2. 3.
使用测力计前要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使用测力计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到零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与刻度盘 垂直 。
刻度线上。
4.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5.
提环与挂钩颠倒了 被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使用前没有调零 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疑难问题: 1、 2、 3、 ……
设计意图: 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掌握的内容课堂上不再重复,课堂教学中要抓住重点难点,做到少讲、精讲,着重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三、探究新知 一、弹力 学生活动:做做、想想、议议
学生用手拉橡皮筋、拉弹簧,体会一下手的感觉。 教师:以手拉弹簧为例讲解弹力的产生
手拉弹簧时,手感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是弹簧给予的,是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后给予的,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弹力。
像弹簧一样,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蹦跳床、轮胎、皮筋、沙发、席梦思床也会发生弹性形变,也会产生弹力。
上面说到的形变是显著的,有很多物体发生形变是微小的,眼睛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
讲解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播放视频:形变及微小形变 教师总结并出示:
弹力产生的原因: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