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总结 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4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八: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经,原则和方法。一个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在延安整风期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得到了确立。 九:《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十: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理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4:新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也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民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