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4:4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变异性特征的产生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由口头文学传播中的内在规律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⑴.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有显著的差异,造成

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⑵.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特征决定的。 3.变异性特征的表现

⑴.语言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最常见,也最广泛的。

⑵.内容、情节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作品的各个方面: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时间地点等等。不过,相当多的作品在大体上是保持基本主题和主要情节的前提下的变异。这种变异表现在内容的增减、情节上的节外生枝、时间空间上的更迭等等。 ⑶.主题上的变异

民间文学的各个特征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必须要关注四个特征之间的这种联系,发展它们作整体的理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特征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起着主导的支配作用,它们是民间文学本质性的特征。传承性与变异性是对立统一的。这两个特征都是从口头性和集体性作用于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又印证了口头性与集体性的重要意义。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辨识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与作家书面文学区别开来。

五.思考题

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 3.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讲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既有显著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而产生,是作家书面文学创作出现以前,具有全民性质的唯一文学样式。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认识文学的发展规律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注意:并非作为作家文学对立面而出现)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异质性)就建立在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上,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 创作主体的差异,即作者的差异。

第二, 民间文学作为口传文艺,其作品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异之中;而作家文学具有书 第三, 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而作家文学与民众用来放映自己生活的作品

相比,仍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四, 功能的差异:民间文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间接地作用于

社会生活

二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

1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楚辞) 2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水浒) 3 民间文学在体裁、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 各种常见体裁大都来自民间。

② 在民间文学对古代作家文学表现手法的哺育上,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强大生命力。 ③ 在风格上,民间文学刚健、质朴、清新的风格,对作家也有影响。 4 民间文学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大多活泼生动。大量的歌谣、谚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常常被作家所采用。(红楼梦·《护官符》)

三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① 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

明清两代民间谣谚的重要专集:《国风》、《乐府诗集》、《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古今谚》、《山歌》、《黄山谜》,《古谣谚》、《粤风》、《天籁集》,《越谚》。

古代典籍:《山海经》、《淮南子》、《风俗通义》、《述异记》,《搜神记》、《酉阳杂俎》。 ② 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作。 2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

作家、文人在记录、整理民间文学时,除了现在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以外,常对民间文学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动。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具体表现在对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的歪曲上。

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

律性的认识:

一、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二、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四 思考题

1. 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2.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3.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 4. 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四讲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

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一 田野作业形式与规则

㈠ 田野作业形式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

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㈡ 田野作业的规则

1 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⑴ 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⑵ 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who where when why whose) ⑶ 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官方关系;半官方关系;熟人关系) ⑷ 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调查;进入)

2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处理好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⑴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创造良好环境 ⑵ 尊重讲唱者,处理好与访谈者的关系

3 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二 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1 全面搜集的提出

1958年在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 “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时期,民间文学工作者主要从学

术角度出发,对上述方针进行了调整,普遍认同和遵循“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的原则和方法。

2 全面搜集的含义

⑴ 搜集的品种要全面:体裁、内容、时代、异文、口头与书面作品俱收

① 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不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次品或是糟粕而舍弃它们。 ② 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

作品。

③ 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

⑵ 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要搜集

① 搜集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必须了解相关仪式的内容、参与人、举行时间的规定、

仪式的全过程,及其与仪式活动的关系等。

② 搜集传说类的作品时,要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实地考察。

③ 民间文学作品和讲述人的背景资料也要尽可能全面搜集:讲唱时间、地点、环境、听众

构成等;作品的产生年代、流传地区、传播范围、在群众中的影响等;讲唱者的姓名、年龄、籍贯、民族、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传承情况、演唱风格、听众的反映等等。

三 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

1 忠实记录的含义

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写定工作的成败。所谓忠实记录,指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

2 忠实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忠实记录作品发生的全貌

① 忠实记录全部活动 ② 准确记录方言土语 ③ 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④ 精确记录语法特点 ⑤ 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⑥ 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要求应注明下列问题:讲述者、表演者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出生年月;出生地和移居地;文化程度;职业;作品记录的地点;记录人姓名;记录日期。

⑵ 先进设备对忠实程度的提高

⑶ 每一次采录都应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等情况。

四 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