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3:02: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上节课探究的基础上能正确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②能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③学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出具体的、实用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主要使用逻辑推理方法。

②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到逻辑推理的具体过程与方法,体会到逻辑推理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设计思路

在学生已有的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探究出牛顿第二定律,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由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探究结论(F、m、a的关系) 2.探究结论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a?3.探究最简单的表达式F=ma

4.通过各种实例探究,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5.探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例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难点

1.重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2.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资源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 评 F,F=kma m一、新课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探究了什么?利用了什么科学实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出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起个名称,给规律命名一般用什么方法? 1.牛顿第二定律(板书) 内容:(由学生归纳) 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表述) 最后得出F=kma 上式中k是什么? 数值多少?有无单位? 能不能取k=1,并且无单位?能,在什么情况下? 学生回答:探究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在物体上外力的关系。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得出了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学生看书,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统一叫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定理命名一般按发现发明人名字命名。 学生归纳: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则F=kma 学生探究、理解,回答k是比例系数,数值应是k?①这样引入新课,过渡自然,同时也引出今天的探讨课题。 ②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全面,语言上不严密,这里教师应及时纠正,正确引导。 这里学生肯定会乱起名称,但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这里关键是要正确引导。 这里特别要注意归纳语言的准确性,不能不严密,因为学生刚接触本知识点,真正理解必须逐步深入。数学式的变化,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里学生回答可能存在困难,但能培养思维能力,能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Fa?或F?ma mF ,单位应是ma这里学生回答肯定有不同意见,教师要适时引导。 牛顿/(千克·米/秒2) 学生讨论、回答能,但必须取1牛这里教师适当介绍物理学顿=1千克·米/秒2 中单位是如何确定的,为下一节作铺垫。 取1牛顿=1千克·米/秒2是否可以? 2.力的单位(板书) 学生可以根据查阅课外资料情况,回答是可以。 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定义 1牛顿(N)=1千克·米/秒2 =1kg·m/s2 如果力用牛顿作单位,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加速度用米/秒2作单位,则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何?使用时注意什么? 例1,教科书P80[例题1] 学生回答F=ma 使用它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必须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统一。 根据学生的具体解题,引导学生评价解题过程,总结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规范。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板书) ①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 没有初速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③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④方程不够,再根据题意列补充方程。 代入方程求解。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提问①上题中求出的阻力是负值如何理解?是否阻力都是负值?以后把跟确定正方向相反的力如何代入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的正负如何理解? 提问②你认为F=ma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什么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合力如何求? 题,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受合外力多大?方向如何?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方向如何?大小多少? 如何利用正交分解求合外力?所求结论是否与上述一致?利用正交分解关键是什么? 学生阅题,理解题意,由二位学生上黑板解题,结论都正确。全体学生评价解题过程的好坏。 学生明确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F阻方向与确定正方向相反。阻力不一定是负值,关键看与规定正方向的关系,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时必须注意正负与产生加速度的外力方向是一致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合外力的求法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等。一直线上的合力只要是代数和。 学生问题,探究解题方法。学生回答: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F合=10N,方向与F1、F2夹角为60°,加速度方向与F合外力方向一致,大小为本例题是要学生学会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主要通过解题明确方法、规范步骤。 这里是重点,力学的基础,所以教师的点评必须适时、确当、准确。 这里是难点,也是学生以后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最好在点评过程中举一些简单的小问题说理。例如,汽车刹车与起动,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等。 这里学生通过讨论,是可以回答。 这里主要是培养解决物理的思维方式,理清思路。 正交分解是牛顿运动定律②确定正方向,(一般有初速以初速, ⑤统一各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 例2,教科书P81[例题2]通过学生阅号,加速度也是一样,加速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