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7:57: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
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2、基因组该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3、操纵子:原核生物的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往往排列在一起,转录生成一个mRNA,然
后分别翻译成几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可能是催化某一代谢过程的酶,或共同完成某种功能。这些结构基因与其上游的启动子,操纵基因共同构成转录单位,称操纵子。 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在
真核基因中增强子和启动子常交错覆盖或连续。有时,将结构密切联系而无法区分的启动子、增强子样结构统称启动子。
5、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调控元件,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
0bp的一段DNA,可使旁侧的基因转录提高100倍,其后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增强子。增强子通常占100~200bp长度,也和启动子一样由若干组件构成,基本核心组件常为8~12bp,可以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连形式存在。
6、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
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说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原则要点。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采用三字母的命名原则,即属名+种名+株名的各一个首字母,再加上序号. 基本原则: 3-4个字母组成,方式是:属名+种名+株名+序号; 首字母: 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且斜体大写;第二字母: 取种名的第一个字母,斜体小写;第三字母: (1)取种名的第二个字母,斜体小写;(2)若种名有词头,且已命名过限制酶,则取词头后的第一字母代替.第四字母: 若有株名,株名则作为第四字母,是否大小写,根据原来的情况而定,但用正体. 顺序号: 若在同一菌株中分离了几种限制酶,则按先后顺序冠以I,Ⅱ,Ⅲ,… 等,用正体. 2、什么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向?
答: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具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条件的改变,限制酶的特异性就会松动,识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变,改变后的活性通常称第二活性,而将这种因条件的改变会出现第二
活性的酶的右上角加一个星号表示,因此第二活性又称为星号活性。 概括起来,诱发星活性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高甘油含量(>5%, v/v);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量过高(>100U/ugDNA); (3)低离子强度(<25 mmol/L);
(4)高pH(8.0以上);(5)含有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等; (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如Mn2+,Cu2+,C02+,Zn2+等)。 3、影响DNA连接酶催化连接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1)DNA的纯度 (2)DNA甲基化的程度 (3)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4)DNA的分子结构 (5)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缓冲液
4、什么是Klenow酶?有哪些活性?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Klenow酶是1974年Klenow用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DNA聚合酶I,得到两个片段,其中大片段的分子量为75kDa,它具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小片段具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由于大片段失去了DNA聚合酶I中会降解5'引物的5'-3'外切核酸酶的活性,所以在基因工程中更有用。 Klenow酶主要有下列用途: (1)修复反应,制备平末端
可用Klenow酶修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或其他方法产生的5'或3'突出末端,制备平末端,这样可以使原来具有不相容的黏性末端的DNA片段通过平末端重组。如在反应系统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用这种末端填补的方法可以制备3'末端标记的探针。 用Klenow酶修复5'突出末端的反应主要是利用了Klenow酶的DNA聚合酶活性,是填补反应;而修复3'突出末端则是用Klenow酶的3'-5'外切核酸酶的活性,是切割反应。用Klenow酶的切割反应来修复3'突出末端是不理想的,改用T4DNA聚合酶或其他的酶是更好的选择。
(2) 标记DNA3'突出末端(protruding end)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先用3'-5'的外切核酸酶活性除去3'突出末端,产生3'隐含末端,然后在高浓度的标记底物( -32p-dNTP)存在下,使降解(3'-5')作用与聚合(5'-3')作用达到平衡。这种反应也叫交换或取代反应(exchange/replacement reaction)。不过这一反应用T4DNA聚合酶的效果更好,因它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较强。
(3)其他的一些用途:包括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用于cDNA第二链的合成、在定点突变中用于合成第二链、用引物延伸法(primer extension)制备单链DNA探针等。
5、细菌碱性磷酸酯酶和小牛肠碱性磷酸酯酶有什么不同?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用途? 答:主要差别是:CIP68°C时失活,而BAP68°C稳定,且耐酚抽提。应用:
(1)dsDNA的5'端脱磷酸,防止DNA的自身连接。但是用CIP处理后,最好将CIP除去后,再进行连接反应。
(2)DNA和RNA脱磷酸,然后用于多核苷酸激酶进行末端标记。 三、论述题
1、如果知道某一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应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克隆该基因?
答:可以通过合成核苷酸探针或设计简并PCR引物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或者利用相应的抗体从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相应的克隆。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2、载体:能载带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种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常量物质,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三种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3、转化:指将质粒或其他外源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菌,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4、感染:利用噬菌体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方法。
5、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 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 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6、转染:指真核细胞主动摄取或被动导入外源DNA片段而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电穿孔法,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融合法等。 二、简答题
1、YAC载体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性DNA序列?为什么在克隆大片段时,YAC具有优越性? 答:YAC带有天然染色体所有的功能元件,包括一个着丝粒,一个DNA复制起点,两个端粒。YAC能够容纳长达几百kb的外源DNA,这是质粒和黏粒办不到的。大片段的插入更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