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0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

来源:《绿色中国》2016年第08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时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不仅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体现了这一科学理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指明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十八大报告正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对生态文明理念做出科学概括、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部署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主线。

人们注意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科学涵义及如何树立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途径、方法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而对于“人类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更具本源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却少见有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我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是这个问题不重要吗?显然不是。道理很简单:如果人类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弄不明白,又怎么能真正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呢?如果人们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都树立不起来,又怎么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呢?

是这个问题早已得到解决,无须重复“炒冷饭”吗?更加不是。道理同样很简单:由传统工业文明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就是人类不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不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涵义,更不懂得“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道理。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

那么,人与自然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看,人与自然是“一体关系”——自然是人类依存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人处于生态食物链最顶端的位置,具有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在生物进化序列和自然组织系列中,人处于最高位置,即所谓“人为天下贵”。一些缺乏理性的人据此进一步盲目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但这些人没有看到,“人为天下贵”只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的一个方面,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方面,而人在自然界的位置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方面,则是自然是人类依存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员,人与自然是一种“一体关系”。正如美国生态伦理学者罗尔斯顿所言:“地球……是一个有机共同体,是生存的单元。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

恩格斯更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这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他讲的人类自身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的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能脱离开自然界。

第二,从自然进化过程和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看,人与自然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之子。

自然界的生命群体,早在亿万年前就在地球上安家落户了,而人类来到地球上只不过是几百万年的事情,在生物圈中是晚辈中的晚辈。按照法国科学家里夫的说法,如果把地球演化的历史压缩为一天的时间,人类的诞生只是夜里11点58分后的事情。因此,应当老老实实承认,人类是大自然长期孕育的产物,是自然之子。说大自然与人类是母子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

还必须指出,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它提供了人类活动和人类生存的全部需要,就像母亲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了人类衣食住行等全部生活资料和环境。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指出的:“人类当然并不是仅靠食物和纤维就可以生活的,他们还需要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着平衡比例的大气层、由海洋和广阔植被所提供的气候保护,以及文化与工业需要的清洁用水(那是不能生产的)。很多生命循环的基本资源,除了供娱乐和审美需要的资源之外,基本上都是由缺乏?生产创造力?的土地提供给人类的。”

应当明确,地球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是由生命创造和维持的,特别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停地转化和积累太阳能,包括人在内的地球上的全部生命,都依靠植物光合作用而产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能量生存、繁衍。地球上要是没有人,其他生命照样生存;但是要是没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即使有了人类也会消亡。

第三,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看,人与自然是“师生关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里说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知识就是来自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来自人类向自然界的学习。 恩格斯也说过,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也就是说,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区别于并强于其他生物的最本质的属性,是人类力量的源泉。而这里所说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或者“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的过程,正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师生关系”。

现在,人类活动已经成为行星规模的巨大的地质力量。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要忘记,人的力量不是由人的生物量或体力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智慧和意识决定的。而人的智慧和意识之所以成为重要力量,就在于他能够向自然学习,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调动自然界的力量,以发挥这种力量为人的目的服务。事实上,一部自然科学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向自然学习的历史。

值得指出的是,大自然作为人类老师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还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正如罗尔斯顿指出的,我们还应当像遵循指导教师那样遵循大自然,因为自然具有某种“引导功能”:他指导我们,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置身何处,我们的天职是什么;与自然相遇使我们相互团结,使我们避免傲慢,变得有分寸;与大自然的这种接触还能告诉我们应期待什么,应该以什么为满足。所以,我们能够通过反思自然学会如何生存。许多德行、完美的品格都主要(虽然不是全部)来源于对自然的这种适应。

第四,从自然界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看,人与自然是“朋友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著名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在其经典名著《只有一个地球》第一篇的开篇语所言:“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由土地、空气、水和动植物组成的自然界……另一个是人类为着自己而用双手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和物质文明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同样都存在着生存问题,而且它们的生存之间是高度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是自然决定人,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决定自然,是自然的“人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相关性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明显。正是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决定了它们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