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课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5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高考三轮复习教材回扣系列专题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结构知识要点 知识点 背诵内容 能力要求 特别提醒 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实质是相互联系和相统一和整体性是通过“关系”生态系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统概念 范围: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最理解类型多种多样 大的是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阳光、热能、水、空气、无理解非生物的物质和必备成分即不可缺少的成分/机盐等)/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能量的作用和地位/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地位住组成 (必备成分) 生产者:组成(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作用(将无机物理解其地位和作用/识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硝化细生态系组成统成分 消费者:组成(异养生物,主要结是动物)/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构 的物质循环)/地位(生态系统加速物质循环 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组成(主要是营腐生理解其在物质循环中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不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可缺少的成分/右图各物分解成无机物)/同化类型/序号的含义 地位(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凡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都是分解者 费者/最活跃成分 解其是最活跃的成分/螂是分解者/寄生生物都是消记住消费者的组成/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记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菌是生产者/凡是自养型生物存在有机物中)/地位(生态系者 统的基石) 都是生产者 写成“无机环境” 不论大小都有共同点(结构) 互作用/统一和整体性 实现。并处于动态平衡中

能识别不同模型并判模型 断成分及序号代表的生物学意义 能从物质、能量和过程三个方面识别序号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理解食物链一般不超根据种群曲线构建食物网: 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过五个营养级原因/会 ①信息:营养级越低,生物种联系/模式:生产者→消费根据食物网数食物链/数量往往越多;者/各种动物所处的不是一理解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成不变的/食物链一般不会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②食物链:丁→乙→丙→甲 超过五个营养级 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营养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结构/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概念/掌握食物网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的原因及意义/会分析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营养级的数量变动/捕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意义: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病的控制 的 根据种群能量构建食物网: 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理解并牢记食物网的距过小(不在10%~20%内),则很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 根据重金属的富集构建食物食者对被捕食者传染网:种群中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甲0.0037、乙0.0036、丙0.035、丁0.036、戊0.34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食物链(网)中生 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 物数量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

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概念(物质/循环范围:在生物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化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特点:理解其特点 全球性和循环性) 碳循环:存在形式(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循环形式/生物群落内传递途径及形式/进入物质生物群落的途径/进入无机牢记碳循环的过程、循机物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循环 环境的途径(各级生物的呼环特点及形式/理解三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吸、微生物分解和化石燃料大功能类群对物质循存在/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燃烧)/温室效应的原因及控环的作用 制(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生态系统功能 被的破坏,控制再加开发清洁能源) (1)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适量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意义(加速物质循环) ①循环形式;以CO2形式循环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学元素 中CO2库”与“生产者”。 模型(2)再根据两者中有“1”个指入箭头判断的为“生产者”(如甲中A,乙中①,与变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乙中④,丙中A)。 (3)最后根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最终指向分解通 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D,乙中③,丙中C;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者)。 案例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理解实验组处理目的/实验组是对土壤高温处理 探究 变量/实验组处理目的/结论 关注重要的无关变量 案例2:因变量检测/结论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牢记概念/学会分析能能量流动分析是以种群为单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能量程/能量流动分析的思路 流动 输入: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理解能量流动起点/理照射的能量不等于同化量/化开始/总量/生理过程:光合作解生产者的总量不变 能合成作用固定的不是光能 量流动的方法 位分析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 明确因变量的测量 近几年《考试说明》不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