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英教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究-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3:4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英教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究

一、纪录片《中式学校》概述 (一)拍摄缘由

从2000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名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测试。2009年、2012年的测试结果显示:代表中国参加这项测试的上海高中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的成绩中均排名第一,而英国学生却被甩在了25名之外。 这一教育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教育方法是不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英国人在面对这样的结果时,并不服气,他们想测试并弄清楚中英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因此,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15年3月拍摄了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纪录片。 (二)纪录片内容简介

BBC最终选定了英国汉普郡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这所学校是一所顶尖的公立学校,也是全英第一所开设沉浸式中文项目的公立中学。2013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开始中国行之前,还特意邀请博航特中学的学生前往白金汉宫,讨论交流学习中文的体会。

来自中国的5名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英国学生组成的初三班级,开始进行为期4周的中式教育试验。在这场试验中,中国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老师课堂大量灌输知识并讲授,学生机

械性记忆、做笔记、反复背诵为主。而英国的学生也要换上中国式运动风格的校服,并且要在每周一必须参加升国旗仪式,还要在课间时间一起做眼保健操。

由于中英教育文化的冲突,英国学生在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并产生了逆反心理及一系列反抗行动:课堂秩序混乱、无视纪律及老师的劝告、逃课等。面对失控的局面,中国老师及博航特中学教学管理高层采取了严格明确纪律、召开家长会等措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进行“中式学校”试验的学生打败了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取得了胜利。

二、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英教育文化的冲突 (一)基于爱德华?霍尔的文化维度分析

1.高语境与低语境。所谓语境,即传播的“背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文化就是最大的语境。高语境文化的定义为:绝大部分的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之中被清晰地传递出来。在高语境中,传播是含蓄而模糊的,注重“意会”。与此相反,低语境是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注重“言传”。 [1]

具体来讲,在高语境的国家里,人们的言语行为风格比较含蓄,但是这可能使人看上去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但是在低语境的国家里,人们的风格直率,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粗鲁。此外,高语境文化里,人们高度使用非语言交流。低语境文化里,人们

较少地使用非语言交流。

那么,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会看到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晚上学生在上晚自习时,李爱云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乱糟糟,大家都在交头接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儿在肆无忌惮地聊天。李爱云老师走到他们身边,没有说任何话,只是用非常严厉的眼神瞪着他们了几十秒钟,然而他们俩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李爱云老师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讲:“如果在中国,当我这样看学生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但是你们不一样,你们总是说‘抱歉’。这非常不同。”从李老师的这一番话,就可以看出中英文化在高低语境方面的差别。很明显,中国属于高语境的国家,李老师在中国的学校遇到这种状况,只使用一个严厉的眼神不说一句话,正是体现了在高语境下传播的含蓄与模糊,只使用非语言交流,对方就能心领神会。而作为成长在英国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他们从小习惯于直率地表达与沟通,而较少使用非语言交流。因此,面对李老师的这个微表情和一个眼神,他们是不能读出“弦外之音”的。这正体现了这部片子中关于高低语境方面的解读。

2.单向性时间与多向性时间。根据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安排、组织与重视程度的不同,霍尔将时间分为两种:单向性时间和多向性时间。单向性时间观念的人的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时间单位内只做一件事情,很讨厌被人打断;注重目标、人物和结果,而不是人际关系;非常准时。多向性时间的人可以在一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