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24: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参

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案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读: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案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B。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C。解读: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和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故选C。

3.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 A.正面教育影响 B.高速度、高难度 C.平行教育影响 D.最优化

【答案】C。解读: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原则。教育个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集体;教育集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个体。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既收到教育集体效果又收到教育个人的效果。故选C。

4.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答案】C。 解读: 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因此,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故选C。

5.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案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案。”这说明了教案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案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 / 4

【答案】C。解读: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与教案的统一就是要将知识与道德感情的教育相结合。因此,这个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结合的过程。故选C。

6. 观看乒乓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答案】A。 解读:模仿是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故选A。

7.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 )。 A.课程表 B.教科书 C.学期教案进度 D.教案大纲

【答案】B。解读:在我国,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种形式。故选B。

8.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D。 解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和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故选D。

二、判断题

1. 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和“融合”的关系。 (√ ) 2. 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案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

3.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教案的任务。 (√ ) 4.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是严格的。 (×) 5.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

6.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 ) 三、解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答案要点】

(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2.教案技能在教案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掌握教案技能是实现教案行为的必要条件;

(2)掌握教案技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3)掌握教案技能可以减少教师精力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 (4)掌握教案技能可以节约教案时间,提高教案效率;

(5)掌握教案技能可以使教师去掉讲课时不良的习惯,提高课堂美学水平。 3.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要点】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在功能、容量、表征方面各有各的特点:

2 / 4

(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或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即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四、论述题

1. “传授—接受教案”和“问题—发现教案”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 【答案要点】

(1)“传授—接受教案”的长处与局限性 ①长处:

第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 第二,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第三,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以提高教案的功效; 第四,能使学生简捷有效地掌握知识。 ②局限性:

第一,不易正确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往往因缺乏教案民主和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压抑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往往教师讲的多而学生活动少;

第三,注重集体教案而忽视个别指导,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理解与掌握; 第四,容易出现注入式教案和学生死记硬背。 (2)“问题—发现教案”的长处与局限性 ①长处:

第一,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第四,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 ②局限性:

第一,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因而所学知识费时过多;

第三,若无高水平的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失去主动性、积极性。

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案要点】

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 (1)相似性: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