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4:0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又带着年轻知识分子的气息,也就理所当然成为祥林嫂内心困惑与精神谜团的唯一解答者。可惜当这种同情与自己的利益冲突时,同情就消失了。“我”对祥林嫂的提问不作正面回答,因为如果回答“有魂灵”,势必会增加祥林嫂的痛苦,这是与“我”对她的一点点同情相违的;回答“没有”又可能导致祥林嫂自尽,试想,当一个人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的时候,后面发生什么也都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可悲,他们受过教育,也许明事理,但却不敢正视现实,不敢区分善恶美丑,那么所谓的受过教育剩下的,也就是鲁四老爷身上的腐朽了。 柳妈
柳妈,柳妈是个慈善的女性。她对祥林嫂确实也十分的同情。不过另一方面她又将祥林嫂的不幸与痛苦作为有趣的的事,不仅自个儿咀嚼,还广为传播,甚至对祥林嫂不断地加以“追问审判”而取乐。 但是在客观上,这不仅不能产生“疗救”祥林嫂的效果,反而会带给她难以支撑的精神压力,把祥林嫂推向了更加恐怖的深渊,使得祥林嫂虽死而灵魂难得以安息。
示众
示众,也就是镇上的人们,他们是一群并无恶意的人。他们自身也是与祥林嫂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人民,一样的过着充满悲苦的生活。当然他们也曾经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陪以浅淡的同情。但是他们也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抱以幸灾乐祸的态度,并且把她“悲惨”的人生“故事”当着自己饭饱后的“牙签”,当着茶余的谈资。
- 10 -
祥林嫂所叙述的关于阿毛遭狼的故事,最初似乎在鲁镇人们中也有一些反响:“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然而这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正的同情吗?这些人只不过是把祥林嫂丧子的故事当作一出情节悲惨的戏曲在观赏。当大家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戏剧的故事看熟以后,那些唏唏的叹息声听不见了,眼泪也没有了。作品所描写和鞭挞的,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群赏玩牺牲的精神麻木的看客吗?他们给举目无亲的样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 三、悲剧命运所揭示的社会本质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艺术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是被鲁迅作为中国劳动妇女最悲惨的典型来塑造的。鲁迅先生深刻地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人们的命运而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性格。这个形象揭露了全部封建宗法社会的思想和制度———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这个真理。鲁迅先生用其对民族、尤其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的广大而深刻的关爱,继“救救孩子”之后,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发出了又一声呐喊:“救救祥林嫂!”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几十年黑暗落后的根源——整个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而推翻这个黑暗的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出路,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
- 11 -
千千万万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女性的解放曾经是社会解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女性,她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适度和衡量标准。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在今天,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程度更成为了整个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程度的指示器。女权主义所提出的女性解放和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任务,是社会文明进步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女性文化的建造是改变全人类命运的希望所在。做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不怕吃苦,实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的命运权利去奋斗去抗争,最终完美结局。
- 12 -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0.4
[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01 [4]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78.08 [5]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