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学〉0398大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14:19: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 网教 专业: 公共课 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 《心理学》 【0398】 A卷 大作业 满分:100 分 请选择以下题目中的两道题作答。(每题50分,共2小题,共100分) 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4.根据迁移的层次,把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也叫做水平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 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如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等。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例如,小学生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芒果是一种水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纵向迁移。 5.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来分,可以分为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如果个体所学习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近的情境中。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 三、简述月亮错觉的两种假说。 四、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简述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答:(1)问题表征;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及问题中无关信息的干扰等都会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二、简述迁移的种类。 (2)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情况下,定势答: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使人们能够应用以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新问题;相反,定势会使思维活动表现出惰性,阻碍人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们采用新的方法顺利的解决问题。 习活动的影响。 (3)迁移影响;只有能够迁移的知识经验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4)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变通物体功能,摆脱功能固着 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5)动机强度;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 法语。 (6)人格特征;个体如果具有理想远大、意志坚定、人际关系好、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特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征,往往能克服各种困难 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五、简述斯滕伯格假设的短时记忆提取的三种可能的方式。 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答: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平行扫描,是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而从其实验得到的结果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可以看出,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六、论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 1 - 答: 智力三元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从而提出了智力三成分理论。包括: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其中,三种成分中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i。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更多操作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智力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