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3:建国创业》观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7 1:50: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旗帜3:建国创业》观后感、

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3》,全面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祖国的建设和创业,生动展现了我们党90年来的建国史、创业史、奋斗史,对于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必然性,

认识中国实行国家工业化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国创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从《旗帜3:建国创业》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只用了7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由于进展急促,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尽管如此,从根本上说,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历程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建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首先,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军事上,到1950年6月,完成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的解放,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从未有过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其次,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有效地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1950年当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国政府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经过近三年艰苦作战和谈判斗志,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的胜利,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新情况,党和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管城市的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的考验。1950年和1951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

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分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两种,历史表明,前者在中国是走不通的。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1953年12月,《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出了完整表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创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在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如鞍钢、长春一汽和沈飞等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开创了一条由互助组到初级社会主义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社会主义合作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式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把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相结合。

在推动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中共中央总结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改组和改造的经验,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自1954年初,以公私合营为主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削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桂荣.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的探索[J].商情,2011年50期.

[3]李春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构思的两大理论特征[J].传承,2011年10期. [4]林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党史博览,2011年12期. [5]褚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