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3:0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激趣导课: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龙应台 讲授新课:今天我我们就来学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一课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结合教材分析。
1、经济上,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课件演示相关内容) 2、政治上,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 3、社会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5、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6、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时的各家学派 学派:(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孔子(名丘,字仲尼)
1 / 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教案
(1)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材料: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子曰:“有教无类。”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主要成就和文化贡献 (2)核心思想 ①核心:“仁”、“礼” A、“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B、“礼”——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②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③重政治和人事,远鬼神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 ——务实
④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A、开创私学
B、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D、《论语》
E、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 主要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 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孟子
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的思想: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善论”
2 / 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教案
孟子的思想: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善论” 3、荀子 (1)“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2)“制天命而用之”
(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礼” 史料: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 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思想:①“仁义”、“王道”;②君舟民水;③“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道家学派 1、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1)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2)主要思想
①“道”为世界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③主张“无为而治”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④向往“小国寡民”社会 2、 庄子 (1)、战国时期。与老子合称老庄。《庄子》 (2)、主要思想
①“道”无所不在,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