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1:48: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定。

28.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肌。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有:(1)解剖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是决定传导性的主要解剖因素,直径小的细胞电阻大,传导速度慢;反之,则传导速度快。(2)生理因素:①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0期去极速度愈快、幅度愈大,局部电位形成速度快、局部电流大,电流扩布的距离也愈大,兴奋传导快。②邻近部位阈电位水平:邻近部位阈电位水平下移,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变小,从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邻近部位易发生兴奋,则兴奋传导快;阈电位水平上移,则兴奋传导慢。

第五章 呼吸

一、选择题 【A型题】

1.内呼吸是指

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 E.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 C.肺内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回缩力 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吸气肌收缩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5.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呼气初胸内压值 E.低于吸气初胸内压值 6.胸廓回缩的弹性阻力见于

A.开放性气胸时 B.胸廓的自然位置时 C.平静呼气末

D.深呼气末 E.深吸气末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间 8.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的顺应性 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滤入肺泡 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静态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0.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E.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 1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D.余气量+补吸气量 E.余气量+肺活量 12.气道阻力轻度增加时

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不变 B.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必然增加

C.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必然减少 D.肺活量必然减少,时间肺活量可能正常

E. 肺活量可能正常,时间肺活量必然减少

13.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到24次/min,潮气量从

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减少 14.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15.关于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的关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与温度呈正变 B.与扩散距离呈反变

C.与气体溶解度呈正变 D.与气体分子量呈反变 E.与扩散面积呈正变

16.二氧化碳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C.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 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1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安静时正常值为0.85 B.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生理无效腔增大

C.肺尖部增大,可达3 D.肺下部部分血液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比值减小

E.肺动脉栓塞时,比值增大

18.设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1/min,呼吸频率为20

次/min。无效腔容量为135m1,每分心输出量为5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应是

A.0.7 B.0.8 C.0.9 D.1.0 E.1.0 19.气体的肺扩散容量是指

A.每分钟在肺部扩散的总量 B.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在肺部扩散的容量

C.基础情况下,每分钟在肺部扩散的总量

D.在0.13kPa(1mmHg)分压差情况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气体在肺部扩散的总量

E.在0.13kPa(1mmHg)分压差情况下,每分钟在肺部扩散的总量

20.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

A.发生在肺毛细血管 B.发生在温度升高时

C.有利于氧从血液进入组织 D.发生在血液pH值降低时

E.发生在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时 21.血液的氧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

A.使血液在一定的氧分压时含氧量减少 B.可发生在贫血时

C.使由血液进入组织的氧量增加 D.可见于贮藏了数周的血液

E.以上都不对 22.呼吸中枢

A.位于下丘脑 B.在平静呼吸时,节律性地发放冲动至吸气肌

C.在平静呼吸时,节律性地发放冲动至呼气肌 D.在吞咽或呕吐时活动加强 E.位于中脑

23.下列关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升高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它发生在中等程度的肌肉运动时 B.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C.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D.可反射性地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E. 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24.将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除后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75%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

C.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

D.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 E.缺氧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 25.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

A.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核背侧 B.下橄榄核背内侧和中缝核

C.孤束核腹外侧区和疑核 D.网状结构背侧部 E.网状结构腹侧部

26.血液二氧化碳张力升高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心肺感受器

27.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心肺感受器

28.支气管平滑肌上分布的受体有

A.β1-肾上腺素受体和M型胆碱受体 B.β1-肾上腺素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

C.β2-肾上腺素受体和M型胆碱受体 D.β2-肾上腺素受体和N型胆碱受体

E.α-肾上腺素受体和M型胆碱受体

29. 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轻度升高而引起每分钟通气

量增加的反应中,下列哪种感受器的作用最重要?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肺血管化学感受器 E.延髓化学感受器 30.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B.延髓呼吸神经元 C.脑桥呼吸中枢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B型题】

A.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 B.胸内压上升,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 C.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扩大 D.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大,呼吸道管径扩大 E.胸内压下降,跨壁压变小,呼吸道管径变小 31.吸气时 32.呼气时

A.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B.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回缩力向内 C.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D.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33.胸廓容量在其自然位置时 34.胸廓容量大于其自然位置时 35.胸廓容量小于其自然位置时 36.开放性气胸时

A.血液pH值升高,二氧化碳张力升高 B.血液pH值升高,二氧化碳张力降低 C.血液pH值降低,二氧化碳张力降低 D.血液pH值降低,二氧化碳张力升高 E.血液pH值正常,二氧化碳张力降低 37.突然加快呼吸频率,但潮气量不变 38.糖尿病酸中毒时 38.呼吸停止时 40.代谢性碱中毒时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容量 E.肺泡通气量 41.正真的有效通气量时

4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肺通气 B.肺通气量 C.肺换气 D.肺泡通气量 E.组织换气 43.每分钟肺内更新的气体量为

44.肺泡通过呼吸膜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

A.潮气量 B.肺活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扩散容量 E.通气/血流比值 45.测定肺换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

【X型题】

46.肺泡回缩力来自

A.胸内负压 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C.肺泡内层液泡的表面张力

D.肺的弹性纤维 E.以上都是 47.吸气时

A.胸内负压增大 B.肺内压增大

C.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 D.静脉回流量减少

E.静脉回流增加

48.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

A.通气/血流比值 B.气体的扩散系数

C.呼吸膜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 D. 温度

E.肺泡气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49.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它的生理刺激是

A.二氧化碳 B.氢离子 C.氧分压下降 D.氮 E.以上都是

50.一侧开放性气胸的病人常出现

A 吸气困难 B 呼气困难 C 回心血量减少 D 淋巴回流增加 E吸气时纵隔移向患侧

51.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三种因素的相互

作用及其对肺通气的影响为

A.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H+

]随之升高,使肺通气明显增加

B.[H+

]增加时,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C.氧分压下降时,使二氧化碳分压和[H+

]都下降

D.氧分压上升达13.3kPa (100 mmHg),使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上升

E.三者对呼吸的刺激作用的顺序是:COH+

2>>O2 5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有

A.防止液体渗入肺泡 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C.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

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 E.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53.肺换气障碍病人,吸入纯氧易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是 A.吸入纯氧后使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对呼

吸的兴奋作用减弱

B.换气障碍时的低氧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C.低氧可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当吸入纯氧时使此反射减弱 D.吸氧速度过慢 E.以上都不对 54.在正常肺

A.每分钟肺通气量大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B.在直立姿势时,通气/血流比值从肺底部向肺尖部增加

C.氧气在肺内的交换是被动弥散 D.当最大吸气时,死区的容积增加

E.当最大吸气时,死区的容积减少 55.反映肺扩张难易程度的指标有:

A.肺扩散容量 B.肺活量 C.肺顺应性 D.比顺应性 E.气速指数

二、名词解释

1.肺通气 2.胸式呼吸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4.泡通气/血流比值 5.潮气量 6.生理无效腔 7.血氧容量 8.氧解离曲线 9. 波尔效应 10.何尔登效应 11.肺牵张反射

三、填空题 1.呼吸是指 。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即 , , 。 3.外呼吸包括 与 两过程。

4.内呼吸指的是 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5.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 ,该神经兴奋时释

放的神经递质是 ,其作用的受体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阻力增加 。 6.表面活性物质是由 分泌的。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 和 ,

作用是 。

7.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肺通气的阻力有 和 两种。 8.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 、 和 。

9.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人为地造成 与 之差。 10.肺总容量= 之和。

11. 与 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2.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

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 ;而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意味着部分肺泡气不能与肺泡毛细血管

充分换气,实际上等于增加了 。

13.氧离曲线为 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 的

关系。

14.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 、 、 和温度升高。 1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另外还有 和 两种

形式。

16.运至组织的大部分O2是以 形式运输,而大部分CO2

运输是以 形式运输。

17.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超过5g/100ml 时,引起皮肤

粘膜呈现 ,称为 。

18.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可催化 和 结合生成 。 19.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 。 20.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 21.肺牵张反射包括 和 两个反射。

22.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 和 。

23.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它对细胞外

液中 浓度十分敏感。

24.动脉血中CO+

2浓度 ,H浓度 以及O2浓度 都是增加肺

泡通气的有效刺激。

25. CO2分压升高时,主要通过 感受器,其次通过 感受

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增强。

26.低氧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 ,而对外周化

学感受器的作用是 。

27.肺的非呼吸功能有 、 、 等作用。 28.肺顺应性= 、 (单位为 )。

29.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和 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 。

30.肺活量是 、 、 之和。

四、简答题

1.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有哪几个环节组成? 2.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4.试解释氧离曲线有何生理意义(S型曲线各段的生理意义)

5. 何谓肺扩张反射?有何意义?

6. 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敏感刺激。 7. 缺O2和CO2增多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8. 试述CO2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9. 什么是生理无效腔?当无效腔显著增大时,对呼吸运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0. 动物实验中,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E 7.B 8.D 9.D 10.C 11.E 12.E 13.B 14.D 15.D 16.D 17.B 18.D 19.E 20.A 21.D 22.B 23.A 24.D 25.C 26.B 27.C 28.C 29.E 30.B 31.D32.B 33.E 34.B 35.C 36.D 37.B 38.C 39.D 40.A 41.E42.B 43.D 44.C 45.E 46.CD 47.AC 48.ABCDE 49.B 50.ABC51.ABCE 52.ABCDE 53.BC 54.BCD 55.CD

二、名词解释

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

2.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

起伏,因此,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2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

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

比值。正常成人在安静时为0.84。

5.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平静呼

吸时约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运动时,潮气量增大,最大可达肺活量大小。

6.生理无效腔:呼吸时,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

在鼻或口与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进入肺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肺有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者接近于解剖无效腔。

7.Hb的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的O2

量称为Hb的氧容量。

8.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

线,。该曲线既表示在不同PO2下,O2与Hb的变构效应,氧解离曲线呈S型。

9. 波尔效应:pH降低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

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降低时,Hb对O2的亲和力增大,P50降低,曲线左移。这种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10.何尔登效应:O2与Hb结合将促使CO2释放,而去氧

Hb则容易与CO2结合,这一现象称为何尔登效应。 11.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

三、填空题

1.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3.肺通气;肺换气

4.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

5.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阻力增加

6.肺泡Ⅱ型细胞;二棕榈酰卵磷脂;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7.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8.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的粘滞力 9.肺内压;大气压

10.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 11.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12.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泡无效腔 13.S;PO2

14.pH降低;PCO2升高;DPG增加

15.碳酸氢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物理溶解的CO2 16.氧和血红蛋白;碳酸氢盐 17.浅蓝色;紫绀 18.CO2;H2O;H2CO3 19.延髓 20.脑桥和延髓的呼吸中枢 21.肺扩张反射;肺萎缩反射 2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23.延髓腹外侧的表浅部位;H+

24.升高;升高;降低

25.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 26.抑制性的;兴奋性的

27.防御功能、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吸入气体 28.肺容积的变化;跨肺压的变化;L/cmH2O 29.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0.84 30.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四、问答题

1.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有哪几个环节组成?

答: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2.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前者约占60%以上,后者约占10%。DPPC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分子的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不溶于水,另一端是极性的,易溶于水。因此,DPPC分子垂直排列于液-气界面,极性端插入水中,非极性端伸入肺泡气中,形成单分子层分布在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也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它对于维持DPPC的功能和分泌、清除以及再利用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使肺泡液-气界面

的表面张力降至(5-30)×10-3

N/m以下,比血浆的5×10-2

N/m低得多,从而使肺泡的回缩力减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这种作用的生理意义在于:(1)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3)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3.试解释氧解离曲线有何生理意义(S型曲线各段的生理

意义)

答: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既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解离情况,同样业反映在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由于Hb的变构效应, 氧解离曲线呈S形。曲线的S形还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1)氧离曲线的上段 相当于PO2在8-13.3kPa(60-100mmHg)之间时Hb的氧饱和度,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的特点是比较平坦,表明在这个范围内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因此,即使吸入气或肺泡气PO2有所下降,但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

发生明显的低血氧症。

(2)氧离曲线的中段 该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 5.3-8kPa(40-60mmHg)之间的氧饱和度,是反映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5.3-8kPa(40-6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大量的O2,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 相当于PO2 2-5.3 kPa(15-40mmHg)之间时的Hb氧饱和度,也是反映HbO2与O2解离的部分,是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即PO2稍降,HbO2就可大大下降。在组织活动加强时,PO2可降至2 kPa(15mmHg),HbO2进一步解离,Hb氧饱和度降至更低的水平。可见该段曲线代表O2贮备。 4.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1)气体分压差;(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3)气体的分子量;(4)呼吸膜的通透性和厚度;(5)呼吸膜的面积;(6)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7) 温度。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和膜的厚度成反比,而与分压差、溶解度、膜的通透性和面积、温度等成正比,通气/血流比值必须适当。 在生理情况下,气体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溶解度和分子量是不变的常数,变化只体现在分压差上。分压差的增加和减少直接影响气体交换量的多少。

在病理情况下呼吸膜方面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大叶性肺炎时,患病的肺叶失去气体交换能力,这等于呼吸膜的面积减少。肺水肿时,呼吸膜的厚度增大,通透性减小。肺心病时,通气/血流比值变得不适当,都使气体交换量减少。

5. 何谓肺扩张反射?有何意义?

答: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感觉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是牵张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当肺扩张牵拉呼吸道,使之也扩张时,感觉器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粗纤维传入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转为呼气。这个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加速吸气过程向呼气过程的转换,使呼吸频率增加。

肺牵张反射的敏感性有种属差异,兔的肺牵张反射最敏感,而人的敏感性最低。在人体,当潮气量增加至800ml以上时,才能引起肺扩张反射,可能是由于人体肺扩张反射的中枢阈值较高所致。所以,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但在初生婴儿,存在这一反射,大约在出生4-5天后,反射就显著减弱。病理情况下,肺顺应性降低,肺扩张时使气道扩张较大,刺激较强,可以引起该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 6. 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敏感刺激。 答:参与呼吸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

PCO2或H+

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的变化。虽然颈、主动脉体两者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是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而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区。头端和尾端区都有化学感受性,中间区不具有化学感受性,可能是端区和尾端区传入冲动向脑干呼吸中枢投射的中继站。中枢化

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

。在体内,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使化学感受

器周围液体中的[H+

]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可是,脑脊液中碳酸酶含量很少,CO2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2的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血液中的H+不易以通过血液屏障,故血液pH的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不同,它不感受缺O2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高,反应潜伏期较长。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可能是调节脑脊

液的[H+

],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pH环境,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主要是在机体低O2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

7. 缺O2和CO2增多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答:O2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

缺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强。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接受缺O2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在缺O2时轻度抑制,而不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虽然接受缺O2刺激,但是阈值很高,O2分压必须降到80mmHg以下时才出现肺通气的可觉察的变化。所以在生理条件下,海拔高时的缺O2并不引起呼吸变化。

CO2增多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刺激作用,但中枢

化学感受器对CO2变化的敏感性更高。CO2分压升高3mmHg时,中枢化学感受器即发挥作用,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则在PO2比正常高10mmHg时才发挥作用。所以CO2增多引起的呼吸增强主要是通过延髓的中枢性化学感受器而引起的。

8. 试述CO、O+

22和H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答: (1)CO2的影响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吸入气中CO2增加时,肺泡气的PCO2升高,动脉血PCO2也随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肺通气的增加可以增加CO2的排出,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重新接近正常水平。但是,当吸入气CO2含量超过一定水平时,肺通气量不能再相应增加,致使肺泡气和动脉血的PCO2显著升高,CO2过多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的活动,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出现CO2麻醉。总之,CO2在呼吸调节中经常起作用,动脉血中P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有抑制和麻醉作用。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两条途径中前者是主要的。不过,因为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反应慢,所以当动脉血PCO2突然大增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可起重要作用;另外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到抑制,对CO2的敏感性降低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就起重要作用。

(2)H+的影响动脉血[H+

]升高,可导致呼吸运动加深

加快,肺通气量增加;[H+

]降低时,呼吸运动受到抑制,

肺通气量降低。H+

对呼吸的调节也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

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

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