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5:27: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泌起抑制作用的调节机制有关。

2. 胃排空的速度受来自胃和十二指肠两方面因素的控制,以后者的作用为更重要。 (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是胃内容物。胃内容物的容量和胃排空速度呈线性关系。胃内容物扩张胃壁的机械刺激通过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反射使胃运动增强,胃排空加快。胃内容物,主要是蛋白质消化产物,可引起促胃液素释放,后者能增强胃体和胃窦的收缩,但由于它同时也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所以其净作用不是促进而是延缓排空。

(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 食糜中的盐酸、脂肪及蛋白质消化产物、高渗溶液以及机械性扩张,通过肠?胃反射和刺激小肠上段粘膜释放缩胆囊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可抑制胃排空。 当进入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糜被中和,渗透压降低以及食物的消化产物被吸收后,对胃运动的抑制性影响被消除,胃运动又增强,于是胃又推送一部分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可见,胃的排空是间断性的,而且与上段小肠内的消化、吸收过程相适应。

3. 胰液的分泌也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胰液分泌的调节也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为神经调节,胃期和肠期主要是体液调节。

(1)头期胰液分泌:引起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递质为ACh。Ach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因此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胰

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HCO―

3 较少,而酶很丰富。此外,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刺激胃窦粘膜释放促胃液素,后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间接引起胰液分泌,但这一作用较小。

(2)胃期胰液分泌:食物扩张胃,通过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含酶多但液体量少的胰液分泌。扩张胃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也可刺激胃窦粘膜释放促胃液素,间接引起含酶多而液体量少的胰液分泌。

(3)肠期胰液分泌: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食糜的一些成分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引起胰液分泌。此期胰液分泌量最多,碳酸氢盐和酶含量也高。

①促胰液素:食糜中的HCl可刺激小肠粘膜中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此外,高浓度的长链脂肪酸也能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胰液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引起水多、富含碳酸氢盐的胰液分泌。 ②缩胆囊素:食糜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以及脂肪分解产物可刺激十二指肠及上段小肠粘膜的I细胞释放缩胆囊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使胰腺分泌含酶多的胰液。此外,上述消化产物还可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胰液分泌。

缩胆囊素可加强促胰液素对胰腺导管的作用,促胰液素也可加强缩胆囊素对胰腺腺泡细胞的作用。

4. 小肠运动的形式除持续的紧张性收缩外,在消化期还有两种主要的运动形式,即分节运动和蠕动。在消化间期则有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1)紧张性收缩:是小肠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使肠腔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对混合食糜有一定的作用。 (2)分节运动:是小肠运动的主要运动形式,通过分节运动可使食糜更充分地与消化液混合,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增大食糜与小肠粘膜接触面积,均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蠕动:正常情况下小肠地蠕动很弱,但当肠粘膜受到强烈刺激时,如肠梗阻或肠道感染,可引起一种强烈的快速蠕动,称为蠕动冲。发生蠕动冲时,可在数分钟之内把食糜从小肠上段推送到结肠,从而迅速消除食糜中的有害刺激物或解除肠管的过度扩张。

(4)移行性复合运动:在饥饿时或小肠内容物大部分被吸收后,分节运动停止,而出现移行性复合运动。主要作用是:①将肠内容物,包括前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细菌等清除干净;②阻止结肠内的细菌迁移到终末回肠。

5.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一个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在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上有钠

泵,不断将细胞内的Na+

泵入细胞间液,再进入血液,维

持细胞内低的Na+浓度;在其顶端膜上存在有Na+

?葡萄

糖和Na+

?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它们分别能与葡萄糖或氨

基酸结合,依靠细胞内、外Na+

的浓度差进入细胞,释放的势能将葡萄糖或氨基酸转运入细胞,然后在基底侧膜通过葡萄糖或氨基酸载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间液,再进入血液。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 磷酸肌酸 B. ADP C. ATP

D. 环磷酸腺苷 E. 葡萄糖

2.按照我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A. 核酸的分解 B. 糖蛋白的分解 C. 糖的氧化 D. 脂肪的氧化 E. 蛋白质的氧化

3.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可供合成ATP为: A. 2 mol B. 10 mol C. 28 mol D. 38 mol E. 56 mol

4.1 mol葡萄糖经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为有氧氧化的: A. 1/5 B. 1/10 C. 1/15 D. 1/19 E. 1/25

5.激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 A.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 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C. 脂肪酸代谢 D. 氨基酸代谢 E. 蛋白质代谢

6.脑组织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 氨基酸 B. 胆固醇 C. 蛋白质

D. 甘油 E. 葡萄糖

7.体内能源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A. 肝糖原 B. 肌糖原 C. 脂肪 D. 淀粉 E. 蛋白质

8.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甘油三酯 D. 蛋白质 E. 乳酸

9.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 A. 食物的热价 B. 食物的氧热价 C. 呼吸商

D. 非蛋白呼吸商 E. 能量代谢率

10.食物的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是: A. 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B. 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2所产生的能量 C. 1g营养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 D. 1g营养食物氧化时产生的CO2量 E. 机体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11.下列有关呼吸商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糖的呼吸商为1.0 B. 脂肪的呼吸商为0.71 C. 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0

D. 计算呼吸商时,CO2产生量和耗O2量的单位可用L

或mol

E. 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

比值

12.测定呼吸商的数值接近于1.0,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混合食物

13.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混合食物,其呼吸商通常为: A. 1.00 B. 0.85 C. 0.80 D. 0.71 E. 0.50

14. 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 B. 环境温度在30~35℃时,能量代谢最稳定

C. 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

显著增高

D. 环境温度<10℃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

肌肉张力增高所致

E. 进食全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增加30%的热量 15. 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温度是:

A. 5~10℃ B. 10~15℃ C. 15~20℃ D. 20~30℃ E. 30~35℃

16.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 A. 蛋白质 B. 糖 C. 脂肪 D. 矿物质 E. 无机盐

17.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清晨、空腹 B. 清醒、静卧 C. 情绪稳定

D. 室温保持在10~15℃ E. 体温正常

18.basal metabolism rate的单位一般是: A. kJ/(m?h) B. kJ/(kg?h) C. kJ /(kg ?min) D. kJ /h

E. kJ/(m2

?h)

19.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女子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子 B. 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高于儿童 C. 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 D. 身高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基本相等

E. 体重相同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20.基础代谢率的正常范围是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 A. ±5%~±10% B. ±10%~±15% C. ±20%~±25% D. ±25%~±30% E. ±30%~±35%

21.测定某人的基础代谢率相对值为+60%,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疾病? A. 垂体功能低下 B. 甲状腺功能亢进

C.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D. 阿狄森氏病 E. 肾病综合征

22.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机体的: A. 表层温度 B. 深部平均温度 C. 腋窝温度 D. 口腔温度 E. 直肠温度

23.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A. 35.0~36.4 ℃ B. 36.0~37.4 ℃ C. 36.7~37.7 ℃ D. 36.9~37.9 ℃ E. 37.0~38.2 ℃

24.在一昼夜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是: A. 2∶00~6∶00

B. 7∶00~9∶00 C. 10∶00~12∶00 D. 13∶00~18∶00 E. 19∶00~22∶00

25.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动,排卵后体温升高,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 雌激素 B. 卵泡刺激素 C. 黄体生成素 D. 甲状腺素 E. 孕激素

26.机体活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脑 B. 肾 C. 骨骼肌 D. 皮肤 E. 肝脏

27.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脑 B. 肾 C. 骨骼肌 D. 皮肤 E. 肝脏

28.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 A. 穿衣

B. 皮肤血管收缩 C. 寒战 D. 停止发汗 E. 提高代谢率

29.机体的散热器官不包括: A. 肺及呼吸道 B. 泌尿道 C. 消化道 D. 皮肤 E. 肝脏

30.当外界温度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为:

A. 辐射散热 B. 传导散热 C. 对流散热 D. 蒸发散热

E. 辐射和对流散热

31.关于辐射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散热 B. 与有效散热面积有关 C. 与风速有关

D. 与皮肤和周围环境的温差有关

E. 在21℃的环境中和不着衣的情况下,辐射散热量约

占总散热量的60%

32.关于蒸发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形式

B. 人体不感蒸发的量每日约为1000ml

C. 只有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发汗才开始进行 D. 发汗是反射性活动

E. 主要的发汗中枢位于下丘脑

33.支配小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甘氨酸 E. ATP

34.关于汗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 B. 汗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

C. 汗液中的Na+

浓度受醛固酮调节 D. 汗液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E. 汗液中不含蛋白质

35.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项反应? A.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 皮肤小动脉收缩 C. 皮肤血流量降低 D. 皮肤温度降低

E. 皮下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增多

36.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完全靠增强散热维持机体热平衡 B. 血液的逆流交换作用增强 C. 机体表层发挥隔热器作用 D. 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 E. 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

37.关于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温度敏感神经元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B. 温度敏感神经元仅存在于下丘脑

C. 脑组织温度增加时,热敏神经元放电增加 D. 脑组织温度降低时,冷敏神经元放电增加

E. 脑组织温度变动0.1℃,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就会

发生改变

38.关于调定点的叙述,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 有一个规定的温度值如37℃

C. 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D. 发热时其数值不变 E. 致热原可使其数值上移

B型题 (39~42)

A.食物的氧热价 B.呼吸商 C.非蛋白呼吸商 D.食物的物理热价 E.食物的生物热价

39.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 40.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称为 41.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脂肪和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

42. 1g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43~46)

A.0.71 B.0.80 C.0.85 D.0.90 E.1.00 43.糖的呼吸商 44.蛋白质的呼吸商

45.一般混合食物的呼吸商 46.糖尿病患者的呼吸商接近于 (47~50)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发汗 E.不感蒸发 47.受风速影响最大的散热方式

48.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 49.冰帽降温的主要机理是增加

50.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51~53)

A.脑 B.肝脏 C.皮肤 D.骨骼肌 E.神经系统

51.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明显收缩,使机体散热减少的部位

52.安静时的主要产热部位 53.运动时的主要产热部位

X型题

54.测定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必须控制的条件有: A. 清晨、清醒、静卧

B. 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 C. 室温保持在20~25℃ D. 无精神紧张 E. 体温正常

55.使基础代谢率升高的疾病有: A. 甲状腺功能亢进 B. 发热 C. 糖尿病 D. 肾病综合征 E. 白血病

56.关于体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体温是恒定的,任何时候均为37℃ B. 女子体温低于男子 C. 儿童体温高于成人 D. 老人体温有下降倾向 E. 新生儿体温易波动

57.在环境温度为30℃时作剧烈运动,人体散热的途径有: A. 辐射散热 B. 传导散热 C. 对流散热 D. 不感蒸发 E. 发汗

58.下列哪些属于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对体温的调节: A.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 C. 出现寒战

D. 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 E. 甲状腺分泌量下降

59.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包括: A. 增减皮肤的血流量 B. 发汗 C. 战栗 D. 蜷曲身体 E. 踏步或跑步

6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部位包括 A. 大脑皮层 B. 丘脑 C. 脊髓

D. 脑干网状结构 E. 下丘脑

二、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2. 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3. 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4.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5.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

6. 体温(body temperature)

7.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8. 发汗(sweating)

三、填空题:

1. 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 、 、 和

称为能量代谢。

2. 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 。 3. 按照我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

由 物质的氧化分解提供的。 4. 食物的热价有 和 之分,分别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

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5. 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 、 和 。 6.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 、 、 以及 等。 7. 环境温度为 ℃时,机体的能量代谢最稳定。

8. 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应在饭后 小时进行,室温应保持在 ℃之间。

9. 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测定值和正常平均值相差在 之内

均属正常。当相差超过

时,才有可能是病理性变化。

10. 一般说来,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 左右。

11. 正常成年人腋窝温度为 ,口腔温度为 ,直肠温度

为 。

12. 女子排卵前日体温 ,排卵日 。 13.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和 。

14. 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散热量显著增加,机体通

过 和 两种形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 15. 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16.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

17.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 、 、 和 。 18. 蒸发分为 和 两种。

19. 在同样高温的环境下,湿度大时,发汗量 。

20. 人体的汗腺主要接受 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 。

21. 温热刺激和精神紧张都能引起发汗,分别称为 和 。 22.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 ,皮肤血流量 ,皮肤温度 ,体热散失量 。

23. 温度敏感神经元分为 和 。

24. 当局部脑组织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 。

25. 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神经元位于 。在致热

原的作用下,该区的热敏神经元阈值 ,调定点 ,导致发热。

四、问答题

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机体的散热方式有哪几种?

3. 发汗过程是如何调节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 人的体温是如何维持相对恒定的? 5. 正常体温有哪些生理性波动?

6. 人在剧烈运动时,如何维持体温平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C 3.D 4.D 5.B 6.E 7.C 8.D 9.A

10.B 11.E 12.A 13.B 14.B 15.D 16.A 17.D 18.E 19.C 20.B 21.B 22.B 23.B 24.D 25.E 26.C 27.E 28.C 29.E 30.D 31.C 32.C 33.A 34.B 35.E 36.A 37.B 38.D

B型题

39.E 40.A 41.C 42.D 43.E 44.B 45.C 46.A 47.B 48.D 49.C 50.A 51.C 52.B 53.D

X型题

54.ABCDE 55.ABCE 56.CDE 57.ABCDE 58.ABCD 59.ABC 60.CDE

二、名词解释:

1. 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

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 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3. 通常把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4.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

值,称为呼吸商。

5. 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率。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体温正常。

6. 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7. 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

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被察觉,并与汗腺活动无关。

8. 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蒸发可

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故又称可感蒸发。

三、填空题:

1. 贮存,释放,转移,利用 2. 三磷酸腺苷(ATP) 3. 糖类

4. 生物热价,物理热价 5. 1.00,0.80,0.71

6.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

度 7. 20~30 8. 12,20~25

9. 10%~15%,20% 10. 13%

11. 36.0~37.4℃,36.7~37.7℃,36.9~37.9℃ 12. 最低,升高 13. 肝脏,骨骼肌

14. 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 15. 甲状腺激素

16. 皮肤

17.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18. 不感蒸发,发汗 19. 增多

20. 交感,乙酰胆碱

21. 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22. 收缩,减少,降低,减少 23. 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24. 增加,减少

25.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升高,上移

四、问答题:

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量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同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 (2)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是很高的。在睡眠时和在活跃的精神活动情况下,脑中葡萄糖的代谢率却几乎没有差异。但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愤怒、恐惧或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所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

(4)环境温度: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情况下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

2. 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 (1)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发射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在21℃的环境中和不着衣的情况下,约有60%的热量是通过辐射方式发散的。辐射散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其次,取决于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2)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方式传到体表,再由皮肤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如衣物。但由于这些物质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体热因传导而散失的热量并不多。

(3)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与皮肤接触的空气被加热后就上升,将体热带走,而未被加热的空气又与皮肤表面接触。这个现象就是对流。所以,体热总是先传导给空气,然后通过对流将热量带走。通过对流所散失的热量的多少,受风速的影响极大。

以上几种直接散热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便成了惟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蒸发散热是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形式。①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