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2:05: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

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

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在这里解释“想象”一词呢?因为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儿童少年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 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模仿式教学,培养的顶多是学生的机械

记忆能力与模仿能力,而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以下作用:

﹝一﹞、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使之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