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课后提升训练十八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3.2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1:09: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课后提升训练 十八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7·泰安高一检测)将葡萄糖放入酵母菌细胞的下列三种溶液中,能产生CO2的溶液可能是 ( ) ①细胞破碎液 A.①②

②细胞质基质

③线粒体基质

D.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解析】选A。细胞破碎液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①正确。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②正确。线粒体基质中不能分解葡萄糖,③错误。

2.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H]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 B.图中①物质是O2

C.用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中检测不到O 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判断出图中A、①、②所代表的物质。 (2)根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分析葡萄糖中O的去向。

【解析】选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大量[H],在线粒体内进行。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有[①]水的参与;葡萄糖中的O会转移到CO2中,水中的O来自空气中的[②]O2。有氧呼吸过程会产生大量热能。

3.(2017·济南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18

18

18

A.催化1→CO2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6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4来自叶绿体和大气 D.CO2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解析】选C。由图中葡萄糖到CO2可以推知,1为丙酮酸,2为第二阶段需要的水,3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的[H],4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的氧气,5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而6为三个阶段都能产生的能量;催化1→CO2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6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4中的O2来自叶绿体和大气;产生的CO2可以用于光合作用或释放到大气中。 【补偿训练】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质基质,是液态部分,没有膜结构,③是线粒体内膜,具有一层生物膜,A错误;①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线粒体基质,进行

2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不同,酶的种类不同,B错误;产生大量ATP的是③线粒体内膜上,C错误;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D正确。

4.下表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表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选项 A B C D 项目 呼吸场所 线粒体 是否需要氧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需要 二氧化碳、水 较多 不需要 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二氧化碳和乳酸 较少 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 【解析】选C。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通常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在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

5.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C.ADP+Pi+能量→ATP

B.丙酮酸→酒精+CO2 D.[H]+O2→H2O

【解析】选C。A项是葡萄糖的分解,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项是ATP的合成,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均存在;D项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6.下列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B.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C.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仅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

【解析】选B。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正确;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部分转化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C正确;无氧呼吸仅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第二阶段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的过程中没有能量释放,D正确。

7.(2017·苏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