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2.2.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1:4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a 学考要求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考纲细解 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 能够结合某一区域地表形态来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表现为①风化、侵蚀、搬运、②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③平坦。 2.外力作用可以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地区 横断山区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3.外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大河中下游地区⑦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⑨沙丘。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影响如⑩修建梯田等。不利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考a、c)

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 提示:(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探究归纳]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与地貌

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④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⑤挤压抬升,流水下切 ⑥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地表形态 山高谷深 水拍云崖 千沟万壑 c c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作用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风力 侵蚀 冲 流水侵蚀作用 侵蚀 蚀 溶 蚀 冰川 侵蚀 海浪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侵蚀 2.沉积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冰川 沉积 流水 沉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分布地区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沿海地区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河流上游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形成冰斗、角峰、槽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分布区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普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沉积作用 风力 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冲积平原等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小的后沉积 区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 的黄土堆积 [学以致用] 2

读宁夏平原分布图,完成(1)~(2)题。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看,宁夏平原的形成受到( ) A.流水侵蚀 C.挤压下陷

(2)贺兰山是我国的(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C.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界线 D.中、西部经济地带分界线

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是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的。流水沉积属于外力作用。第(2)题,贺兰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而贺兰山的降水量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 (1)B (2)A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必考c)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土壤肥力增加,同时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变小。 [探究归纳]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

[学以致用]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2)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