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0:5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通县“校本教研”小课题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单 位:长宁镇下鲍学校
主持人:赵建国 时 间:2014年12月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论证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使用教具,还要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是思维的起点,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脑活动的兴奋性水平较高,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10-20分钟时间,没有持续性,因而学习数学就有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处在偏僻的农村小学,在我们周围低年级学生如果学到很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时好多老师主要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生每天像小和尚念经一样被老师被动讲述、背诵等,花了好多时间,但是效果不佳。20%聪明点的学生能够掌握,但是大多数学生就很艰难了。孩子学的辛苦,老师教的也累。因此,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动手操作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更胜过老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背诵。因而利用一些教学学具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也使数学学习充满情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让学生变得喜爱学习数学,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为学好数学打好长期的基础。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设计 A、研究想达成的目标
1、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3、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化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根据这一现代数学教学理念,本次研究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制作和应用学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研究氛围,带动一些业务较强,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慢慢实现以点带面,为我校“校本教研”做好基础。 B、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实施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形成“教研组——备课组——实验教师”的实验模式,组织教师互相研究和大胆讲解观摩课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先后举行了多次围绕课题小组的小教研组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了课题研究活动在教研组和的示范作用,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还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许多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航者。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实践性原则: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能应用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