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9:4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综合 题号 1、2 3 4、5 6、7 8 9、10、11、12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成都一模)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理解。“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2014邯郸质检)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故D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B。 3.“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的状况不同,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汉代政治中心东迁的结果 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 C.汉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结果 D.西汉末年宦官专权的结果
解析:B 本题抓住关键词“士族大姓”,根据材料信息“士族”与“布衣”相对应,可得出两汉之际的“士”即读书人。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选官的考查标准,因此,使得东汉的创业集团大都来自于“士族大姓”,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A、D两项错误;经济中心此时并未南移,故C项错误。
4.(2014南京三模)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1
解析:B A项是王阳明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符合题意,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5.(2014鹰潭二模)“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解析:B 材料讲述了程朱理学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A、C、D三项均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均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
解析:C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故A项不合题意;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罪恶,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不合题意;尽管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些限制君权的理由和设想,但是此时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也尚未确立,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较为系统的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D项不合题意。
7.(2015兰州月考)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解析: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B、D两项与史实不符;A项不利于商业发展,因此不会导致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8.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几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 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9.(2014保定模拟)“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2
解析:B A项说法正好相反,故A项错误;“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图画的特征,故B项正确;后来在演变过程中,笔画简化便于书写,实用性逐渐突出,故C项错误;现在“车”字已经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故D项错误。 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解析:A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二元性的特点: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此外还须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宋元以后。风俗画和文人画符合题干时间,从艺术特征来看,分别是世俗化与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在时间上是符合题干的,但都是世俗化倾向,B项排除;汉赋和唐诗都在宋代之前,C项排除;元曲和傩戏都是世俗化倾向的表现,D项排除。
11.(2015黑龙江月考)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
A.风俗画 B.心学 C.宋词 D.明清小说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
12.(2014茂名一模)“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A 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主张均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4衢州质检)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