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5:2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质的研究: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访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 王磊
随着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教师的职业专门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由此,“教师作为研究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但如何进行研究?这成为广大教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质的研究”作为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进入了教师的视野。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质的研究”的有关情况,我们特此采访了《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两本书的作者——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
问:陈教授您好,您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系统介绍“质的研究方法”的专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质的研究”的特点,好吗?
答: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因此,“质的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应该指出的是,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简单说来,“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
问:“质的研究”是跟“量的研究”相对应的,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答:“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问:“质的研究”跟我们通常讲的“定性研究”有什么不同?
答: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对“定性研究”的明确定义,通常把所有非定量的研究都归入到“定性研究”的范畴,如哲学思辨、个人见解、政策宣传和解释,甚至包括在定量研究中对问题的界定,以及之后对有关数据的理论分析,因此,“定性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定性研究”与“质的研究”有类似之处,例如,都强调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但又有很大不同。简单说来,“质的研究”更加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而“定性研究”比较倾向研究的结论性、抽象性、概括性。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问:“质的研究”与我国教育界目前比较流行的“行动研究”有什么不同?
答:“行动研究”是通过实践者自身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研究方式,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教育研究,有人把它视为“质的研究”方法之一。我认为,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在教育研究中都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强调情境性、具体性。但“行动研究”也采用量的方法,如用问卷方法调查有关问题,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它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总的来说,“行动研究”更倾向于求真,而“质的研究”则倾向于求善求美,例如通过师生的平等交往,改善师生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和个人等。
问: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路子也很多,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方法等,您曾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提出,质的研究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答:这是由“质的研究”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传统的研究通常将教师放到一个被动的被研究的位置,他们被观察、被询问、被评价,没有自己的声音。而“质的研究”尊重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对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解释都非常重视。这样,在“质的研究”中,教师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他们自己可以是研究者,自己设计、实施和评价自己的研究;他们也可以与外来的研究者合作,通过相互之间平等的互动来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领域,还因为它非常符合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教育既涉及学校的建设,又关注个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成长。“质的研究”可以同时关照这两个方面,不仅可以对教育现象、学校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探究,而且可以从被研究者个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再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领域,还因为它关注人的价值欲求,力图揭示事实背后的价值关系,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其目的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教育研究必须关注教育活动中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最后,“质的研究”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也使它特别适合教育领域。教育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中的人和事物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育研究不能只是切割某些片断,对其进行静态的、孤立的、脱离情境的考察,还应该对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跟踪,了解事情在自然下情境变化的状态和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质的研究方法并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
问:您对教师进行“质的研究”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性建议或忠告?
答:这个问题,我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已经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这本书结合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有关问题,介绍了“质的研究”的基本思路、实施方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法和操作技巧,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例,通俗易懂,操作性较强,愿意从事质的研究的教师可参考这本书。
在“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渐成共识的今天,我主张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一是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有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三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体会自己内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四是有助于教师破除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
《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1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