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49: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第一件是钟,那么就可以想像你看到一个巨大的钟放在门阶上,堵住了路。 4. 在回忆记忆内容时只需将这条路线在脑海中重复一遍就可以了。
二、韵律法(口诀法)
韵律法即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来记忆,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如:中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只要记住四句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学习准则
有意地创造出一个将信息组织起来的情境,将记忆内容组织成有意义的脉络进行记忆。 其中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教师,向同学讲解所学的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就会建立一个讲解提纲,将各种材料尽可能合理地安排起来。
四、PQ4R法 即预习(preview); 提问(question); 阅读(reading); 复述(rehearsal); 回忆(recall); 复习(review)。
五、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七章 思维与语言
第一节 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心理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无脊椎动物——感觉阶段;
31
脊椎动物——知觉阶段; 灵长类——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的思维。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1. 概括性:
(1)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2. 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的过程:
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
抽象: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1.根据思维的形态(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1)直观动作思维: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操作的动作是思维的支撑 (2)形象思维: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称为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
(1)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求同思维) (2)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求异思维)
32
3.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再造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也称常规思维)
(2)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第二节 概念
一、概念的定义
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结果和产物,也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单元。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质,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脊椎动物内涵是有生命和有脊椎)。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如脊椎动物包括鸟、鱼、蛇、虎等)。 内涵和外延是相反的关系。
二、概念的等级和层次
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和概括的范围,从而形成了概念的等级。如“金丝雀”、“鸟”、“动物”、“生物” ,它们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概念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但概念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同一概念由不同的词来表示:医生与大夫 同一词表达不同的概念:千金—许多钱、女儿。
三、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包含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1)具体概念:事物指认属性、感知属性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例如:把苹果、球、香蕉、口琴等呈现给小孩,要求他们进行分类。小孩如果将苹果、球归一类,将香蕉和口琴归为另一类,则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分类的,这样形成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之是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1)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2)人工概念: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33
四、概念的形成
也称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的实验研究。 如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遵循一定规则,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观点: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3)操作的认知性: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一,发现问题,即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
第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三,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 第四,检验假设。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
迁移是指一些问题的解决而影响另一些问题解决的能力。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既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
3.定势
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卢钦斯的量水实验可以体现定势的影响作用。
34
4.功能固着
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它是定势一种。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5.动机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尝试错误)
2.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如(1)循环子目标策略 (2)逆向搜索法 (3)计划简化法。
第四节 语言
一、语言
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单位、以语法为构建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交际的工具。
语言特征:
(1)符号性、象征性
用语音和书面单词来表征物体、行为、事件和念头。
(2)语义性
即语言是有其独特的意义的。
(3)生成性
可以用无限的方式对有限的符号加以组合,从而生成无穷的意义。
(4)结构性
语句的组织方式是有一定规则的。
二、语言的获得和发展
表7.2 儿童典型语言发展概览
年龄(月份) 1-5 一般特征 翻身交流:随机的发声、咕咕、笑、哭泣、进行发音游戏、把语音与非语音区别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