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4:17: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18 牙牙学语:用语音对他人的语言做出反应,这些反应与人类语言形式越来越相似 10-13 12-18 第一个单词:典型的运用指代物体的单词 单一单词句子阶段:词汇量缓慢增长,主要运用名词,过度扩展化 18-24 年龄(年) 2 2.5 词汇量激增:快速匹配使得迅速获得新单词成为可能。 一般特征 双—单词句子阶段:运用电报式的语言和更多的代词、动词 三—单词句子阶段:考虑听者的需要对语言进行调整,过度规则化 3 运用完整、简单、灵活的句子结构,用句子讲的故事能被他人所理解,运用复数 3.5 4 5 扩展的语法形式:用单词表达概念,运用四—单词句子 运用想象的语言,运用五—单词句子 高度发展和复杂的造句法,运用更复杂的造句法,运用更复杂的形式讲故事 6
表现出语言认识 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 1. 思维等同于语言
华生:思维只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行为,认为没有发声器官的运动,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后来史密斯将一病人全身肌肉麻醉后,发现其仍有思维活动,因而推翻了该论点。
2. 语言决定思维
认为不同文化团体所发展出来的语言,决定或强烈影响到人的思维或知觉世界的方式。 但是发现,英语中有11个描述颜色的基本单词,在新几内亚的语言中只有两个,然而新几内亚人对颜色的知觉并不比英国人差。因此该论点也被推翻。
3.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
每门学科有着自己的一套术语,只有掌握了这些术语,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说明语言对思维有一定的影响。
36
4.思维决定语言
皮亚杰发现,对个体发展来说,思维发展先于语言发展,且语言的发展是以思维发展为基础的。
这是大多数心理学家接受的观点。
第八章 智力
第一节 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概念
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朱智贤: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 二、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人类智力的内涵作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解释。 无论从智力测验还是学校教育的观点看,智力理论的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C.E.Spearman),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智力二因素理论是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而提出来的。
他认为人类智力包含两种因素:
一种是普遍能力或普通能力,简称为G,它是人的基本的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才会出现正相关。
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为S,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
一般因素G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遗传,是智力结构中的关键和基础。
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人的智力。一般智力测量所测得的东西,就是一般智力。
斯皮尔曼认为有五类特殊因素: 1.口语能力因素; 2.数算能力因素; 3.机械能力因素; 4.注意力; 5.想象力。
(二)桑代克的三因素论
37
E.L.Thorndike(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三种智力:抽象智力,具体智力,社会智力。
(三)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L.L.Thurstone(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瑟斯顿发现在智力中并没有像斯皮尔曼所说的普遍因素,而且也未发现所谓的特殊因素。
他认为人类的智力结构中包含七种基本因素: (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汇意义的能力;
(2)言语流畅性:迅速选择同义词或音近词的能力; (3)数字计算能力: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数字的能力; (4)空间知觉能力:正确判断空间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5)记忆能力;
(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的抓住细节与分辨异同的能力; (7)推理能力:从特殊事例中发现抽象规则的能力。
瑟斯顿根据因素分析发现的结果来界定智力。而且,他根据分析发现的七种基本能力编制成智力测验,称为基本心能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简称PMAT)。
(四)阜南的智力层次模型
1960年,P.E.Vernon(英国心理学家)提出智力层次模型。如图所示。
智力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普遍因素”G,依次为“大因素群”、“小因素群”和“特殊因素”。
智力层次结构模型是斯皮尔曼二因素论的深入。在G和S因素之间增加了两个层次。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证实。
(五)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了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他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运作)、产物
智力活动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 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上述种种对象和材料构成的,包括:认识、(理解和再认)、记忆(保持)、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六)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38
R.B.Cattell(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认为G因素(一般因素)有两个,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记忆、知觉、推理等。先天遗传,多半不依赖于学习。
晶体智力:经验的结晶,是学习的结果。如词汇和计算能力。 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
两种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过程。如图所示。
(七)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斯腾伯格(R.J.Sterberg),美国心理学家。
现代智力理论只是对智力特质的分析,没有说明智力活动的过程。 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元结构理论(如图): 元成分(计划和监控) 操作成分(认知加工操作)
知识获得成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解决)
(八)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Gardner):美国心理学家。
这一新兴的智力理论在取向上既不采用因素分析法以决定智力的构成因素,也不采用智力测验来鉴别智力的高低。
加德纳认为,现行智力测验的内容,由于偏重对知识的测量,结果是曲解了人类的智力。他指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创造的能力。
他认为,智力结构中包含7种能力(后增为8种): 1.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2.数理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3.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4.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5.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 8. 直觉能力。
第二节 智力的个体差异
一、智力的类型差异
39
1.一般智力的差异: (1)知觉方面
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2)记忆方面
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
(3)言语和思维方面 生动型、逻辑型、中间型。
2.特殊智力差异
如音乐、美术、运动等。
二、发展水平差异
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1.超常儿童(天才、神童) 智商超过140;
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特创性; 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2.低常儿童(弱智儿、智残儿)
智力低下,且整个心理活动水平低下,并伴有行为障碍。 判断标准: 智商70以下;
不能适应环境,生活不能自理; 一般发生在1-18岁之间。
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表现上,存在着早晚差异。 1.能力的早期表现 早熟。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实例。
能力的早期表现在音乐、绘画等领域中最为常见。 与遗传和环境有关。 2. 能力的晚期表现 大器晚成。
40